在碳中和之路上,如何洞察行业,助力全行业低碳转型?
在4月22日举行的首届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颁奖典礼上,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表示,企业的碳中和道路离不开对产品的碳管理。在活动现场,远景启动了远景全球产品碳足迹报告项目,并发布了此系列的第一份报告——风机的碳足迹与低碳的发展报告,为行业碳管理赋能。
邱林表示,在全球环境政策的趋势,越来越强调企业在产品碳管理方面的强制性要求。如何应对?中国在积极布局,建设了很多以地方为主导的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其中有一些平台远景也深度参与其中。例如,无锡的新能源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化学、物理协会的EPD平台等,以及在山东对一些重点排放行业的碳足迹评估平台。远景和中国商会也成立了光伏组件的碳足迹服务平台。
此外,从B2C和可持续消费端来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产品、低碳产品买单。但阻碍消费者为可持续消费买单的,也是缺乏系统清晰的、可靠的量化的低碳产品信息。
邱林介绍说,在企业碳管理的趋势和发展上,离不开耳熟能详的LCA。LCA是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学,从“摇篮到坟墓”去评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影响,判断的不仅仅是产品的碳足迹,还有包括其他的像水足迹等很多项的环境影响。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基础之上,从环境影响到碳足迹的分析,慢慢地发展趋势变成了EPD环境产品声明,这是针对每一个行业、每一种产品来做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学。
邱林认为,在碳足迹评估、碳足迹评价方面,国内相对来说发展没有欧盟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从数据的角度,来源是比较分散的,差异过大。来源有的是科研文献,有的是企业的分析报告,很难去判定哪一种因子是权威的,可为整个产业所用。
在同一平台上发布的因子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渔网或者树结构,即数据之间的关系。因为一些基础因子的变化,如电网电力、能源消耗排放的变化,都会引发整个数据库其他的产品的碳足迹变化。目前很多数据库没有做到这一点,属于拼凑型的数据库。
此外,整体上覆盖的行业还很少。未来国内需要大量开发不同品类产品的碳足迹的核算标准。
从数据的采集和采用来说,已经从行业平均的因子库,细化到实际生产工艺的因子库。很多企业去选择因子的时候,不是从数据库里选,而是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的原材料的采用量、种类以及生产加工过程的能耗等数据,实际计算碳排因子。
另外一个是从全球的数据库到本土的数据库,在中国生产制造的产品,要反映中国的生产制造工艺。
对于趋势,邱林给出了判断。未来将来要发生的,是碳管理方面的“三位一体”:产品的碳足迹数据,一定要和范围一和范围二的企业运营的碳排放数据要打通,以及与企业范围三的价值链数据打通。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数据是联动的,真实地反映从上游供应链到企业运营,以及产品的碳足迹,所有数据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查询。
邱林表示,远景发布的风机行业报告,由远景集团牵头,联合了中国机电商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的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环球零碳研究中心共同编撰。
报告整理了全球过去20年来所发布的所有风机的碳足迹报告,总量达到了100余份,包括有76种机型,分析了20年发展史。最后提出了7种的风机发展影响因素和3大风机减排路径。
此外,邱林还介绍,远景已完成了动力电池产品相关碳足迹报告的初稿,光伏碳足迹与低碳发展报告的数据也正在编撰过程中。包括消费品类等行业全球碳足迹发展报告,也正在与合作伙伴的磋商构建中。
华侨银行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可持续发展有三大首要目标,可概括为ABC:A,加速向净零排放未来过渡;B是为社区带来影响;C代表负责任地展开业务。
每日23点至次日7点的用电低谷时段,路灯自动启动充电模式,将电能储存至专用电池;早高峰电力紧张时则切换至储能供电,实现“削峰填谷”。
2025年3月28日,“2025企业碳中和峰会暨第四届碳中和行动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员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受制于经济性等方面因素,目前热泵在国内的应用市场仍然处于政策培育和发展阶段,尚未充分释放潜力。尽管当前热泵在规模化参与需求响应等获取市场收益方面仍面临障碍,但这些挑战也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突破提供了战略机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