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科创板首批“重大违法退”锁定,注册制下退市生态加速构建

第一财经 2023-04-24 13:26:47 听新闻

作者:黄思瑜    责编:杜卿卿

通过问询、约谈等监管措施,打击新增贸易收入等突击构造营业收入行为

全面注册制之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新生态正逐步构建。

4月21日,科创板首批欺诈发行、信披违规的公司被宣判强制退市。当日,*ST紫晶、*ST泽达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收到交易所拟终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两家公司股票自4月24日开市起停牌。

其中,*ST紫晶上市前后涉嫌虚增营业收入7.66亿元、利润3.76亿元,且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事宜。*ST泽达上市前后涉嫌虚增营业收入5.65亿元、利润2.96亿元,且上市前未按规定如实披露关联交易、股权代持情况,上市后也未如实披露关联交易及虚增在建工程。

针对上述违规行为,证监会对公司及“关键少数”予以严惩,作出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决定,并统筹推进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上交所依规尽速对两公司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并同步作出纪律处分决定,对控股股东、董事长等“首恶”作出公开认定终身不适合担任董监高的顶格处理。

今年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公司数量正不断增多。就在4月18日晚间,ST宏图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该公司存在虚减负债的情况。4月3日,*ST博天也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同步提示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此前,*ST凯乐因涉嫌财务造假被出具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可能触及重大违法退市;*ST西源业绩预告显示全年营业收入仅8~10万元且大额亏损,净资产为负,触及多项财务类退市指标;*ST荣华预计将因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被终止上市。

但在市场明确退市预期后,3家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先触及交易类退市。最终,*ST凯乐于2023年2月15日退市,*ST西源和*ST荣华均于今年3月27日退市。

根据Wind数据,2023年以来,已有6家公司摘牌退市。除了上述3家公司外,还有中航机电、*ST金州、科林退3家公司退市,分别于3月17日、4月3日、4月18日退市。

近年来,常态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自2020年退市改革以来,沪市共退市41家公司。其中,2021年退市14家,2022年退市24家,同比增长约70%。2022年强制退市18家,较2021年增长125%,退市风险警示公司的退市率达45%,退市比例大幅提高。

其中,也部分沪市公司采用主动退市、破产重整、出清式资产置换等出清风险,实现多元化退市。2021年以来,有29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情形,2家公司主动退市,7家公司通过出清式资产置换退市,3家公司通过吸收合并退市。另外,近两年合计有12家公司实施了破产重整。

除了市场化、常态化退市之外,监管前移关口,分阶段采取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打击监管退市行为。

*ST辅仁在业绩预告时即明确将在年报披露后退市;*ST中昌在连续问询、约谈会计师等监管动作的不断施压下,于4月5日披露业绩预告更正公告,向市场明确将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目前,*ST中昌、*ST辅仁的每股股价也已先后跌破1元,两公司已提示交易类退市风险。

近日,ST目药、碳元科技也在监管的针对性施策下更正了业绩预告,并提示公司股票将在年报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中,修正业绩预告后,ST目药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6500万元~7200万元;碳元科技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9060万元左右,相较之前的预测的亏损6660万元~8325万元,亏损金额也进一步扩大。

据第一财经了解,在2023年的退市监管工作中,上交所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及退市监管实施方案,“关口前移”依规加强营业收入扣除会计监管,通过问询、约谈等监管措施,打击新增贸易收入等突击构造营业收入行为,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切实落实退市监管。

在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2020年新一轮退市改革启动。完善了退市标准,形成“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等四类强制退市指标;简化了退市流程,取消暂停上市环节,交易类强制退市及主动退市不设退市整理期;完善了投资者保护机制,集体诉讼开出先河,刑法修正案针对控股股东等“关键少数”背信损害构建了丰富的罪名体系。

“退市制度逐步完善,市场生态进一步塑造。退市监管充分发挥功能,保障制度机制和市场功能高效运转。”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坚持“应退尽退”;二是督促风险提示,严防过度炒作;三是加强监管协作,保障平稳退市。

据记者了解,上交所严管不当炒作,在信披监管方面,从严要求公司依规信息披露,遏制利用不当信披影响股价的苗头;强化风险提示,督促公司在首次跌破1元时提示交易类退市风险,在连续10个交易日低于1元后每日提示风险,并要求公司对不实舆情作出澄清;在股价突现“地天板”等异常行情时,采取交易监管措施,向市场表明监管态度。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