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怎么做自己的GPT?我的观点是既不悲观,也不要过于速胜。”三六零董事长周鸿祎4月26日说,目前,GPT的技术路线已基本确定,中国做GPT的难度要比(研发)光刻机的难度低。
在当天举办的民生证券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周鸿祎提到,GPT的成功是由于应用了很多开源的技术、公开的算法。“别人已经把路趟出来了,技术路线也差不多确定了,剩下的是很多工程化预训练数据的筛选和准备。中国这么多家公司没有躺平,这么多互联网公司大练大模型,我觉得还是很有信心的。”他说。
但周鸿祎也认为,目前,国内发布的相关模型多是基于开源的技术进行改造,算法相似,但预训练数据等有所不同,“从目前看到的演示来说,我觉得跟OpenAI都有比较大的差距。整个行业大概跟OpenAI的差距在两年左右。”
上月底,包括360在内的一些中国公司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周鸿祎已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类似观点。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他认为,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将引领一场新工业革命,在大模型推动下的智能化才是数字化的高峰。
“现在担心风险为时尚早。不管你愿不愿意,GPT都将引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意义超越互联网和iPhone的发明。它将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中国一定要迎头赶上。”他说。
①《CCF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行动倡议》发布;②蔡崇信:阿里要把AI融入每一块业务;③谷歌引入AI反诈系统:利用语言模型分析潜在恶意网站。
谷歌将在实验室外测试AI搜索模式;消息称微软Azure平台将托管马斯克的Grok AI模型;多邻国推出148门AI生成的新语言课程。
“我们当下生活在其中的这个计算世界,完全建立在数据压缩算法之上。”
专家建议需重视既懂产业又懂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①全球首个“AI+甲骨文”创新赛事在豫启动;②上海交大推出AI三大基金和“AI十条”;③天工Ultra研发企业:即将量产人形机器人,未来价格和小轿车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