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文创企业创新活力,培育数字文创市场主体,挖掘培育更多产业项目和优秀人才,推动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科委共同作为指导单位,市文创办、黄浦区文创领导小组主办,市文促会、德必集团、第一财经承办的2023“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会于4月26日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办,大会为首届“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颁奖,同时成立上海数字文创暨元宇宙产业联盟。
“文创上海”2023创新创业大会
会上,大赛获奖企业代表,来自北京的互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上海本土企业云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进行现场路演。为聚焦和推动数字文创产业发展,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牵头发起成立上海数字文创暨元宇宙产业联盟,蚂蚁科技集团发布面向全网的确凿数字存证免费计划,上海数据交易所联动国内主要区块链企业,共同推动区块链跨链互联互通工作。百度智能云技术委员会主席 孙珂、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分别分享了新时代数字文创的未来技术发展和行业趋势研判。
百度智能云技术委员会主席孙珂 主题演讲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 主题演讲
首届“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围绕“文创上海、聚力未来”主题,设置数字科技及元宇宙、未来生活方式、原创内容生产传播三个赛道,于2022年10月正式启动,报名参赛企业总数达403家,经过6个月的激烈竞赛,共有来自国内外的35家获奖企业脱颖而出,涌现了一批创新性强、发展潜力良好的小微企业和创客团队。其中,不少获奖企业来自德必园区。
为了支持获奖企业发展,大赛组委会提供了后续九大配套服务体系,即:1.赛事奖项:将向社会发布获奖名单,颁发奖杯荣誉证书;2.赛事奖金:一等奖企业奖励拾万元,二等奖企业奖励伍万元,三等奖企业奖励叁万元;3.配套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将推荐获奖企业参加上海市文创扶持资金等专项申报;4.孵化培育:作为文创产业重点扶持服务对象,优先给予服务聚焦,将邀请文促会理事单位负责人担任导师,进行一对一带教,帮助获奖企业深度对接产业资源;5.投融资对接:优先推荐获奖企业对接文化投资联盟所属投资机构,优先推荐至各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获得投融资服务;6.落地入驻:对于符合条件的优胜项目,可在一定时间段内免租金入驻相关园区;7.宣传推广:获奖企业可参与创业专题片拍摄及新媒体传播计划。推荐参与长三角文博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展会,以及上海设计100+、品牌100+等评选活动,帮助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市场推广渠道;8.智能云服务:百度智能云将提供价值百万的“云+AI”资源权益,帮助获奖企业快速构建业务运营与管理平台。同时将提供文心一言邀请码申请绿色通道;9.协会专项服务:获奖企业自动加入文促会,组织获奖企业开展座谈会、沙龙等活动,收集企业诉求和建议,由协会协助对接沟通、推进解决。通过九大服务体系将全方位多维度为获奖企业成长提供支持体系,赋能企业加速成长。
获奖企业颁奖仪式
作为此次大赛的承办方之一,德必集团全程参与赛事落地并支持了初赛、复赛、决赛、工作营等赛事及活动场地,同时还将为一等奖企业提供总价值20万的创业办公场地。今后德必将通过常态化组织创业工作营,为这些获奖企业打造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持续提供资本对接、战略指导、品牌推广、人才引荐等全方位全流程的创业支持服务,构筑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沃土,不遗余力地为上海文创产业的发展加速助推。
获奖企业颁奖仪式
此外,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重要工作指示,积极落实《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在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的指导下,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作为牵头主体,联合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百度(中国)有限公司、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据交易所、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上海东方怡动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于大会上正式发起成立上海数字文创暨元宇宙产业联盟,成员包括上海元宇宙相关技术提供企业、应用场景单位、学术研究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近百家单位。联盟将立足文创、文旅、文娱赛道,搭建平台促进各市场主体交流合作,推动重点企业和项目集聚落地,为联盟成员提供产业培训、行业交流、品牌宣传、资源对接、政策衔接等服务,以更好服务于数字文创产业发展。
上海数字文创暨元宇宙产业联盟成立揭牌
近年来,随着元宇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传播、消费方式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上海积极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战略,将数字文创领域作为产业发展的“核爆点”,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作为产业发展的“元动力”。举办首届“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成立上海数字文创暨元宇宙产业联盟是上海推动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服务广大文创企业的最新探索,是推动上海文创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实践。
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在首都取得新突破,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成果。
在人才培养、业技培训、转化孵化等方面有机协同,推动上海金融科技人才汇集高地建设。
要打造更多应用场景,拓展更多应用领域,促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
谋划好上海贯彻中央要求、加快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总施工图。
“人工智能已经改变了科研范式,需要新型的高校模式,培养更多的 ‘金头脑’,而不是仅仅培养 ‘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