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晶澳科技披露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4.8亿元,同比增长66.23%;净利润25.82亿元,同比增长244.45%;基本每股收益1.1元。
公告称,营业收入变动原因主要系公司光伏组件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增加。
公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11.70GW(含自用152M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58%,分销出货量占比约30%。
公告称,持续推进产能布局,在鄂尔多斯高新区投资新建设年产20GW硅片、30GW电池项目,提升公司新产品生产能力。2023年一季度邢台5GW组件项目顺利投产,此外各在建项目按计划推进,按照公司未来产能规划,2023年底公司组件产能超8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90%。
盘面上,截至收盘,晶澳科技报39.87元,涨8.64%,成交额14.35亿元。
{{item.suffixTags}} | {{ item.stockName }} {{ item.code }} | {{ item.close }} | {{ item.upDownPer }} | {{ item.upDown }} |
2024年,隆基绿能净亏损86.2亿元,晶澳科技净亏损46.56亿元,天合光能净亏损34.43亿元,四大组件厂中仅晶科能源实现盈利。
“‘烧’现金的阶段可能要结束了,但距离业内企业都开始产生利润还需要一段时间。”隆基绿能(601012.SH)副总裁张海濛在首届BNEF北京峰会论坛期间如是表示。
截止2024年年底,晶澳科技的光伏组件产能预计超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为组件产能的80%,其中N型电池实际产能为70GW。
有机构认为,美国市场在特朗普再次执政后的不确定性将增加,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光伏企业对美国市场可能面临的贸易或政策风险不是毫无准备。
晶澳科技新任首席技术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后续的研发精力会向BC技术和叠层电池技术这两个大方向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