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在碳化硅材料产业化方面取得新进展。源于中科院物理所关键核心技术转化的北京天科合达,近日与国际知名半导体企业英飞凌科技签订一份长期供货协议,提供6英寸碳化硅材料,确保其整个供应链的稳定。
碳化硅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材料。相比同类硅基器件,碳化硅器件具有耐高温、耐高压、高频特性好、体积小和重量轻等优点,在电动汽车、光伏、5G等产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天科合达首席科学家陈小龙介绍,历时近20年,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科研团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路线,进而推动碳化硅晶体产业化公司天科合达的成立,并发展为国内最大、国际第四的导电碳化硅衬底供应商。
据介绍,科研团队制造的碳化硅晶体直径已从小于10毫米逐步增大到2英寸、4英寸、6英寸和8英寸,有效降低了单位成本。在传统“气相法”晶体生长的基础上,目前科研团队还在进一步探索碳化硅“液相法”晶体生长技术。
三安光电目前处于LED芯片产品结构调整、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业务培育的转型阶段,激励人才创新是关键。
蜂拥而至的游戏玩家也让碳化硅赛道变得拥挤不堪。
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市场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产碳化硅产业商业化持续推进,获得国际功率半导体巨头青睐和结盟,积极追赶更为先进的8英寸工艺节点。
昨天,三安光电与意法半导体联合宣布,双方已签署协议,拟在中国重庆共同建立一个新的 8 英寸碳化硅器件合资制造工厂。今天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计划于 2025年开始生产, 2028年达产。
如何降低成本、稳定质量,是国产碳化硅功率器件在车上大规模应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