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能源产业图谱丨技术创新是主线,新能源赛道今年有哪些机会?

第一财经 2023-05-10 17:12:30

作者:李泓霖    责编:黄宇

随着上游硅料价格下降,主产业链价格有望跟随降价步伐,从而激发海内外装机需求,奠定行业景气度基础。

随着碳达峰时间的不断临近,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动力。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3月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要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发展,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等领域应用,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

风电:将走出景气低谷

在大兆瓦加速降本、海风有望提前开启平价等因素的加持下,2023年国内风电行业有望走出景气低谷,总装机量或达80GW。其中,海上风电装机有望翻倍增至10GW以上,且2023-2025年海风装机CAGR有望维持约40%的较高增速。

首先,由于风机大型化可减少风机单位功率原材料用量,推动风电场配套建设和运维成本的下降。2022年以来,国内陆上风机投标均价(不含塔筒)已降至约1800元/kW,同比减少30%。叠加配套设备及EPC成本下降等因素,目前三北地区、中东部地区造价多降至5000元/kW以内、6000元/kW以内,预计三北地区、中东部风电项目IRR分别为10%以上、8%-10%。

其次,2022年国内海上风机单价由抢装期的6500元/kW以上,降至4000元/kW以下,随着海风配套设备产业链扩产以及抢装后需求回落,装机成本迎来普遍下降。2022年国内海风项目单位造价降幅普遍超25%,预计2023年仍有望实现15%左右降幅,驱动海风加速推广平价上网。

再者,海外的海风装机量也值得期待。欧洲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由40%提升至45%,预计对应每年需新增风电装机达30GW。根据目前欧洲各国最新海风规划,预计2030年累计装机量约152GW,对应2022-2030年年均装机量约为13.8GW,较近5年年均约3.1GW的装机规模提升约340%。美国政策对海风的规划也较为积极,据美国海洋能源管理局规划,2035年美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有望超60GW,2050年有望超110GW。

海外风能产业的放量,将为我国带来供应链出口机会。目前国内塔筒桩基、铸锻件等零部件头部厂商已打入海外优质客户供应体系,产品性价比优势较为明显,后期有望跟随大兆瓦产品出口需求的加速而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享受产品溢价和高毛利率红利。

光伏:技术革新带来新机遇

2021年以来,硅料环节加速扩产,根据相关厂家投产进度,预计2023年硅料产量可达150万吨以上,可满足570GW以上硅片产出,远超2023年装机需求。

随着上游硅料价格的下降,主产业链价格有望跟随降价步伐,从而激发海内外装机需求,奠定行业景气度基础。有数据显示,2023年保守预计全球装机超330GW,增速或在30%以上。

行业增长较为确定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则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当前,N型技术迭代已开启,大尺寸电池盈利有所提升。2022年是TOPCon产能快速释放的一年,2023年将是产品大规模放量的一年。PVInfoLink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TOPCon出货占比有望提升至7%,到2025年有望提升至37%;由于HJT性价比较低,产业化进度较慢,HJT2025年出货占比仅为7%。

大尺寸方面,由于市场在2021-2022年加速淘汰小尺寸PERC电池,但N型电池产能提升需要一定时间,TOPCon大部分新产能约在2023年年中方能达到满产。因此在终端需求快速增长,成为主流的大尺寸电池呈现供需偏紧的局面,再加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大尺寸电池2022三季度盈利可达7分/W~8分/W,11月则超0.1元/W,较2021年大幅提升。

锂电池:海外市场接棒可期

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压力较大,市场大多对2023年电动车行业的增速处于中性和观望态度,但也有机构保持乐观判断,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车供给选择增多以及我国电动车出口趋势形成。

以混动车型为例,此前除比亚迪Dm-i车型外,其余车企尚处起步阶段,而未来插混车型将快速上市填补供给缺口。同时,随着上海车展的成功举办,车企推新车的节奏预计将加快,高质量供给持续增多。

出口方面,美国、欧洲长期电动化趋势不改。美国参议院签署《降低通货膨胀法》(IRA),该法案批准约374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能源支出,并且调整了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欧盟理事会则决定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新燃油车。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全球第一。这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开始进入挪威、荷兰、英国等发达国家市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至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的结构创新和材料创新或成为行业增长的新曲线。

在结构创新上,4680电池、CTP电池等可实现更高能量密度和生产效率,2023年有望快速应用于终端市场。

材料创新则更为丰富,钠电池得益于低成本、高安全性等性能优势,未来将替代铅酸电池,并在小动力、低速车和储能领域实现快速放量;磷酸锰铁锂与磷酸铁锂相比,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目前已有十万吨级别产线量产,预计2023年有望实现装车;复合箔材则具备成本低、重量轻、安全性好等优势,目前产业处于产品研发和送样阶段,行业里已有企业的PET铜箔整体良率达92%,磁控溅射的良率在98%。

此外,正极补锂剂、国产CNT单管、负极包覆材料等也将配合着技术创新以及快充等需求应用大幅增长。

储能:未来3年最景气赛道?

由于我国居民电价较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户储市场,因此我国储能行业以大储为主。在经历“十四五”初期的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后,下一阶段电力系统建设的重心将在兼顾能源体系安全的基础上向新能源装机提速侧重,消纳将成为下一阶段系统建设核心。

短期来看,国内市场有望在2023年迎来风光装机加速释放,同时在相应储能政策、规划及电价政策的利好下,电网、电源侧配储需求料将加速释放,工商业储能商业模式日渐清晰,长时储能等多时间尺度、多技术路线并举。

海外方面,户储是欧洲储能装机的主要形式,BNEF数据显示,2021年欧洲户储项目新增规模/容量为1.04GW/2.05GWh,同比增长56%/73%。在高电价与《减少通胀法案》政策的共同影响下,美国的储能项目盈利模式成熟,叠加近期支持政策密集出台,WoodMackenzie预计2023年美国储能装机规模/容量有望达7.2GW/28.4GWh,同比增64%/110%。

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各类新型技术有望得到更多的应用,比如锂电、钠电、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可满足不同场景的储能需求。目前,锂电储能较为成熟;钠电处于产业化初期;压缩空气、液流电池则处于示范项目阶段,但作为长时储能中的重要支撑,未来或具备更广阔的空间;熔盐储能适配大基地建设,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区域限制。

此外,储能消防也值得关注。上海消防总队法制与社会消防工作处高级工程师王薇曾表示,化学储能电池电站热失控释放的能量非常巨大,降温及防止复燃也是控制火灾的关键。据统计,约70%储能电站仍然采用七氟丙烷、全氟己酮、水系灭火系统,这部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事故中持续控火降温作用并不明显。2022年6月国标《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要求,自动灭火系统的最小保护单元应为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宜单独配置探测器和灭火介质喷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