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5%,实现良好开局。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这对世界经济意味着什么?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围绕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在北京专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
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 对全球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超出我们的预期。”谈及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表现,戈皮纳特如是评价。
她分析说,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驱动力是个人消费。随着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消费需求逐步恢复,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IMF今年4月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2%,成为拉动亚太地区增长的关键因素。全球经济将增长2.8%,较去年进一步放缓。
戈皮纳特表示,今年发达经济体普遍增长乏力,约90%的发达经济体全年经济增速将低于去年,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将获得更快速的增长,“其中,中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2%,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三分之一,这对全球经济复苏至关重要。”她说,“中国经济是今年全球增长的一大亮点。”
政策持续发力、不断深化改革将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不少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超预期增长,与中国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密不可分。在采访中,戈皮纳特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她观察到,当前一些国家通胀飙升,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整难度,各国政府部门需要在遏制通胀、支持经济增长、维持金融稳定等多重目标之间权衡取舍,而中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情况下维持了较低的通胀水平。
在戈皮纳特看来,尽管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外部需求下降、一些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等不利因素,但中国相关经济政策空间大,能够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
戈皮纳特还表示,随着中国进一步推进结构性改革,不断放宽市场准入和优化营商环境,将能更好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
警惕地缘经济碎片化 呼吁加强多边合作
IMF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有研究表明,全球地缘经济碎片化越严重,各国承担的成本就越高,而科技“脱钩”将显著加大贸易限制造成的损失。报告预计,全球经济经过数十年一体化后,如果现在陷入严重碎片化,总体经济产出可能萎缩多达7%。
“地缘经济碎片化将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戈皮纳特强调,加强多边合作有利于稳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IMF呼吁各国提出务实解决方案,完善多边贸易体系,防止贸易“脱钩”、科技“脱钩”发生。
她还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日前,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25个基点。在戈皮纳特看来,如果美国的通胀水平无法如预期下降,不排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到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外溢效应或更加显著。
谈及近期美欧银行业危机,戈皮纳特表示,就目前情况看,这些事件是可控的,还没有形成重大的系统性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呼吁要提高警惕,根据需要适当加强监管。”戈皮纳特说。
展望下半年,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外部环境带来的出口不确定性,以及去年三、四季度的高基数影响,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下半年宏观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力,加快财政支出,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并期待在稳定股市、楼市、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出台更多增量政策。
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或将不再仅仅凭借其体量规模赢得全球关注,也将凭借这些难以复制的稀缺属性,成为全球价值链重塑中的关键支点。
可以将未来的投资部分导向“消费端”。面向消费端的投资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率、释放消费潜力、激活市场活力,是打通投资与消费良性循环的关键。
近期,外资机构密集上调对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期,进一步释放看好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信号,引导更多增量资金增配中国股市。
中国正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鼓励外商投资,为跨国公司在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