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挂牌公司今年前4月的融资“成绩单”出炉,专精特新企业表现抢眼。
第一财经记者从全国股转公司获取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新三板挂牌公司共完成244次股票定向发行,融资金额合计68.24亿元。其中,“专精特新”企业44家,融资金额合计14.99亿元。
据股转公司官网数据,截至5月1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合计总数量为6477家,其中创新层1656家、基础层4821家。另据Wind统计,目前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约730家。
整体来看,新三板市场呈现出融资金额大、外源融资易、发行市盈率高的特点。
一是融资金额大。专精特新企业发行次数和融资金额分别占市场总量的18%、22%,平均单次融资3407万元,是非专精特新企业平均单次融资额的1.28倍,单笔最高融资2.17亿元。
二是外源融资易。专精特新企业发行的外部投资者参与占比53%,较去年同期专精特新企业高出12个百分点,较非专精特新企业高出6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企业平均每家发行吸引6名外部投资者,是非专精特新企业平均单次融资额的1.3倍。
三是发行市盈率高。“专精特新”企业平均定向发行市盈率20.85倍,明显高于非专精特新企业的13.78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除融资情况突出外,“专精特新”企业在新三板的数量正在增加,业绩表现也较为亮眼。
据全国股转公司日前披露,截至今年4月28日,618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报,共实现营业收入14,929.21亿元,净利润527.73亿元。截至上述统计日,新三板共有68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较2021年同期增长358家。
上述“小巨人”挂牌公司2022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35%,高出全市场4.76个百分点。
当前上海专精特新企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两年营收平均增长率7.6%,5000余家企业净利润增长超过20%。
上海作为产业百科全书,拥有全球领先的工业组织底蕴和国际化隐形冠军之都的地位,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多元化开放状态的产业生态。
会议要求,继续做好融资平台债务统计监测,高效支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通过“一增一减”措施,增加信贷投放和减少中间环节。
抓好“科创板八条”“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六条”“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