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指出,总的看,近期国内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主要是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特别是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部分商品价格同比回落较多,从数据上拉低了国内物价指数。这种运行态势是阶段性的、是暂时性的。
一方面,从物价本身看,部分商品价格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今年回落较多,加之有的行业降价促销,客观上影响了物价涨幅。比如,国际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去年同期因乌克兰危机大幅走高,今年因全球需求走弱、美联储持续加息、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金融风险外溢等,价格波动下行,并对国内产生输入性影响;鲜菜价格去年同期出现反季节性上涨,今年以来由于物流畅通、供给充足,价格明显回落;部分汽车企业大力降价促销,特别是燃油小汽车价格降幅较大。4月份,鲜菜、汽柴油、燃油小汽车三项产品价格下降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下降约0.9个百分点,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煤炭等行业价格回落合计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约2.9个百分点,是拉低物价指数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需求较快恢复,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物价反映的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4月份,CPI环比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服务价格同比涨幅连续两个月扩大,都反映了国内需求特别是服务需求稳步恢复向好的态势。
孟玮表示,下一步,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消费需求进一步回暖,市场信心增强、预期持续改善,基数效应逐渐减弱,物价运行有望逐步恢复至近年的平均水平附近。
随着扩大内需、反内卷、发展新动能等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供需关系趋于改善。
货币支持政策要更加瞄准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包括消费领域的市场主体生存、发展基础强化,以及消费者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持续性等。
巩固经济企稳向好趋势,不是回归到投资驱动的传统轨道,也不是继续刺激消费,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消费与储蓄的相对价格,从而改变人们的需求弹性,真正营造一个消费友好型制度环境。
企业招聘趋谨慎。
扩内需、治内卷有望畅通经济循环,促进物价合理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