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博士主持论坛笔记:责任教育管理中国学术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合作力与学习力:责任管理教育与SDG的探索》
感谢大会盛邀我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曹教授一起主持这个论坛,也借此机会和嘉宾们进行了交流,这是一次思想内容深刻,实践经验丰富,令人启迪和振奋的专业性研讨会议。我把重点内容整理出来,简要地分享给ESG、CSR和可持续发展圈里的朋友们,与大家共勉。
罗红波教授、Milenko Gudic教授、王璟珉院长、郑延婷副院长、郭沛源博士、邹伟康博士、阮红梅教授等各位专家的发言都精彩纷呈。
我用3个要点来对本论坛做一个综合的简述总结:
1)参与本次论坛的所有嘉宾及参会者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人才培育、领导力建设是推动可持续发展事业业的基础,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2)清晰而切合实际并着眼未来地定义“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领军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从大家的研讨中,我们获得这样的启发,那就是我们需要在“思维-行为-专业-心态”4个维度上去教育和培养人才、去提升可持续商业领导力。1)思维:即从股东利益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向多重利益相关方为导向战略思维转型;从经典管理理论的“产品-市场”线性思维向整合市场和非市场战略的非线性思维转型;从企业利润思维向创造共享价值的生态思维转型;从原生态的常识认知向以批判式、结构化、系统性思维的精进认知转型;2)行为:着力培养执行力、学习力、创新力、合作力、变革力;3)专业:从单一学科、纵向学习的习惯方式向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能力建设转型,建立适应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新实践的范式;4)心态:培养坚守使命、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并能感染他人携手参与、影响社会持续进步的品德和品质。
3)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打造一系列前瞻性、实用型、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也需要建立起常态化、系统性的院际、校间、政府-企业-社会联动的合作生态,正如Gudic教授所倡导的,促进多层次合作机制的形成。
让我们一起重新来深刻认知可持续发展这一世界范围内的有关社会、经济、环境的重大议题。这实际上是一场富有社会意义的产业变革,是一场富含社会价值的商业变革,是一场关于人类自身的自我救赎。正如郭博士所言,修身以至天下,明道以育长责。让我们为培育出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精神、人文情怀的可持续发展领军人才而共同努力。
1985年,读高一的杨文斌成为王圣民第一届美育课的学生,多年后看了美国在1989年上映的电影《死亡诗社》后发现,“不就是当年的我们吗?”
海外备考和咨询业务增长放缓是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
该剧揭开了一个聚焦于当下社会的广泛议题——在网络时代,极端的思想会怎样影响和塑造青少年的价值观?为什么父母自以为深爱着孩子,却与他们的心灵距离如此遥远?
AI工具的迭代速度将持续快速推动学习变革,而传统教育体系若不加速改革,可能被加速边缘化。学生和家长会越来越多地基于AI的建议,来选择最适合的学习资源和路径,学校将逐渐从知识的垄断者变为学习的支持者,主动权转移将推动教育更加以学生为中心。
如果超级智能诞生,它或许会问:人类值得被保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