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凌晨,国内催收行业负有盛名的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永雄集团”)宣布从当天起停业。
永雄集团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的一则《告全体员工书》中称,决定停业与安徽警方的跨省执法有关。据《告全体员工书》描述,“2023年4月3日、4月10日和5月19日,安徽警方跨省执法,相继介入集团卫成公司吉首分公司,集团怀化分公司、湘潭分公司和邵阳分公司调查,共将179名员工强制带往安徽,并分别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刑事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共有3名员工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批捕。”
永雄集团号称‘国内最大"的催收公司,曾经谋划在纽交所上市,后撤回上市申请。
据接近永雄集团的人士介绍,去年以来,永雄集团就一直在对自身业务和公司架构进行调整,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经济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希望更加规范化运行。在宣布停业之前,就有接近永雄集团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永雄集团已经关停了部分分部业务,有的是以装修名义暂停业务,有的则是直接关闭,人员就地遣散,并因此引发矛盾。
在年前的年终表彰大会上,永雄集团披露的未来10年计划也透露出转型的信息:从2023年到2027年,争取至少培育扶持5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催收企业,将永雄集团打造成为一家专门培育扶持催收企业、帮助催收企业发展的管理公司;从2028年到2032年,通过上市融资开设地方AMC,批量收购和处置个人不良贷款。同时,2023年永雄集团将力争实现人员规模稳定1万人以上、年营收10亿元以上、年上缴税收1亿元以上、新增客户单位10家以上等年度任务目标。
对比工商信息可发现,永雄集团注销了大量机构,目前永雄集团旗下及相关机构的数量只有高峰时期的大约三分之一。永雄集团在《告全体员工书》中称,“员工从新冠疫情前的1.7万人,降至疫情结束后的7000人,经此事件后又陡降至2000人”。
目前尚不清楚永雄集团涉嫌何等违法事项。在有关永雄集团被查和停业的消息之下,不少从业者将此视为是对催收行业整顿的信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超过3000家催收机构,其背后是银行个贷不良率的上升。
近日,度小满发布《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报告显示,度小满累计为超过1800万小微企业主及工商个体户授信,2022年为小微企业发放超过5200亿元信用贷款,持续用有温度的金融科技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推动企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在进一步扩大。
信用舆情冲击是2020年末利差抬升的引发因素。流动性以及市场情绪变化对基准利率影响显著,而对信用利差解释度有限。而对于信用市场而言,流动性变化对信用利差的解释度则十分有限,基准利率由于流动性变化短暂调整期间,信用利差并未出现明显抬升,信用市场走势较为独立。政策密集出台及市场预期变化引发2022年末债市震荡。基本面利空影响钝化,而资金面变化更为敏感。
近期海外银行间风险的持续发酵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硅谷银行由于短债长投产生期限错配而导致流动性风险外溢,市场担忧情绪的增加也使得挤兑潮开始蔓延至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等。AT1债券减记事件对海外债券市场造成冲击较大,而对国内二永债市场而言,短端信用利差抬升幅度逾10bps,而中长端利差无明显变化趋势,整体冲击相对可控。
▍预计二季度信用市场融资有保有压,长端利差延续下行趋势更为明确。4月信用债市场偿债压力相对集中,因此料月度发行特征仍将维持,预计4月信用债发行规模仍为二季度单月高点,5月明显回落,而6月略有回暖,月度呈现高-低-平的态势。地方债务压力的化解是2023年的工作重心之一,而一季度城投债提前偿还规模的上升也反映地方融资平台积极化债的态度,向市场传递自身流动性充足的信号,预计二季度由点及面的地方债务化解工作将进一步有序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