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风季已经开启,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央气象台已初步建成基于人工智能的台风监测和预报系统,为提升我国台风监测预报业务智能化及快速拓展全球多海域热带气旋业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台风经常在24小时内发生较大的强度变化,可上升1到2个级别,因此台风强度预报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对此,中央气象台与科研院所、高校等联合,开展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在台风监测预报中的探索,建立了台风涡旋识别、台风智能定强、台风快速增强判别等技术,构建起基于人工智能的台风监测和预报系统,在处理非线性、海量数据上发挥优势,帮助预报员在预报准确率上做“加法”。
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 周冠博:去年25个台风,有12个台风都出现了快速增强的过程,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我们借助于人工智能这样一个抓手,虽然台风快速增强的个例是在逐年上升,但是我们台风强度的预报水平是保持住了。2022年,我们台风24小时的强度预报误差是3.88米/秒,首次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对台风强度的预报水平。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检测模型,还能实现在含有大量云团噪声的红外云图上,智能识别出台风涡旋,并对其进行快速定位,该技术对台风及以上强度识别率接近100%。据了解,下一步,中央气象台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台风监测、预报及服务中的深度融合,为全球台风的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提供创新性的技术支撑。
方案重点布局了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四大专项行动。
谢少锋指出,将一手抓应用,推动制造业的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智能升级,加快下一步超级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广东近年来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连续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重大专项。
高质量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底座,不仅对通用大模型具有很强的保障支撑作用,对行业大模型更加重要。
市场监管总局:正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中国联通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AI智能终端、产业智能化升级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