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技术性衰退认识德国经济的优势

第一财经 2023-06-13 21:54:51 听新闻

作者:朱颖    责编:任绍敏

德国经济不仅对欧洲经济至关重要,也对中国对外经贸至关重要。

德国联邦统计署5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GDP)同比下跌0.3%。至此,德国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满足了经济学家所谓的“技术性衰退”的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全年经济都将出现负增长。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预测2023年德国GDP增长0.2%。

本文将以“技术性衰退”作为引子,探讨德国经济的优势所在,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德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是有益的。

德国是欧洲的出口超级明星

2021年德国GDP位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均GDP位居世界第十九。2022年德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万亿欧元,其中,出口额为15641亿欧元,进口额为14881亿欧元。德国出口前十大产品是车辆、机械、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电气设备、药品、运输设备、基本金属、食品、橡胶和塑料。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是美国、中国、法国、荷兰和意大利。

1999年7月《经济学人》把德国描述为“欧洲病夫”,即GDP增长率低、失业率高、出口活动停滞。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一直是欧洲的出口冠军。德国从“欧洲病夫”华丽转身为超级巨星的原因有两点:首先,德国公司将生产网络扩展到东欧,从而降低了成本并赢得了全球市场份额;其次,德国公司重组为更分散、更少等级的管理方式,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公司出口市场份额。

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为德国提供了机会。东欧拥有广大市场和丰富的熟练劳动力,这不仅为德国公司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还提供了一批熟练且廉价的工人,帮助德国应对了20世纪90年代面临的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当时与东欧相比,德国的人力资本匮乏。1998年,中欧和东欧16%的人拥有学位,而德国的这一比例为15%。

除了缺乏熟练劳动力,当时德国还面临人力资本存量增长急剧放缓的压力,同时面临着信息技术革命和东欧开放的两次冲击。而德国及时地抓住了机会,德国企业大举投资东欧,他们不仅将低技能制造业工作转移到东欧,还将价值链中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部分研发工作外包出去。从1990年到2001年,德国在东欧子公司雇用学历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是其母公司的三倍。

德国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活动的转移不仅解决了人力资本短缺,而且降低了德国企业的成本。德国向东欧新兴市场的离岸外包将德国母公司的生产率提高了20%以上,从而提高了德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在世界市场中赢得了份额。投资是现实生产和研发转移的载体,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德国企业开始大力投资东欧。2004年至2006年,德国企业在该地区的直接投资份额增加到近30%。

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也改变了德国企业组织方式。与东欧的贸易自由化促使德国企业引入了一种去中心化、等级制度较少的管理方式,他们将决策权从CEO下放给中层管理人员,以鼓励层级较低员工的主动性,这一转变对企业研发和引入新产品至关重要。

一个更加分散的企业组织也可以解释“德国制造”背后的商业文化。因为更加分散、等级更少的管理方式为员工提供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激励,而且层级较低的员工更了解市场需求,给予这些员工更多的决策自主权,可以鼓励公司推出客户喜欢的产品。研究表明,德国出口商在采用分散的、等级制度较少的组织运营时,其出口市场份额增加了近三倍。

有意思的是,法国出口商同样采取分散的层级管理,并没有增加他们的出口市场份额。质量可能是造成德法企业差异的原因。德国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对手可以与之比肩。德国生产的工业制造品,大到挖地铁的掘进机,小到办公的订书机,质量都堪称世界第一。

研发和创新对德国经济的贡献

德国的科学技术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研发工作是该国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德国是各个学科领域一些最杰出研究人员的故乡,尤其是物理学、数学、化学和工程学。二战前,德国在科学领域产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其他国家都多。

今天,德国拥有资源充足且成熟的科技创新体系。德国是世界上最具创新生产力和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在专利、商标和科学出版物方面,无论是在既定的技术专长领域(如工程学),还是在对环境可持续性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德国都跻身全球领先之列。德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产出是由持续高水平的资本存量和投资驱动的。德国的弱点则是对无形资本和信息通信技术投资相对较低。

经合组织判断一国创新体系绩效依据三个指标:投入、中间产出和产出措施。按照这一标准,2019年德国研发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19%,无论是相对值还是名义值均位居全球第四,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同年,德国政府制订了到2025年该指标达到3.5%的目标。2019年德国企业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2%;高等教育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为0.56%,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政府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为0.44%,仅次于韩国,位居世界第二。

德国拥有45万名全职研究人员,是世界上研究能力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仅次于中国、美国和日本。在欧盟内部,德国拥有的研究人员数量最多,领先于法国的31万名和意大利的16万名。德国研发资金和人员投入与德国工业增长密切相关。2008年至2020年间,德国工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中国为12.4%,美国为3.7%,英国为2.4%,法国为1.8%,日本为0.1%。

从专利、商标和出版物的数量看,2020年德国提交的专利、商标和出版物申请数量占欧洲申请的比重为30%,占全球的6.7%;德国专利、商标和出版物的申请数量占全球份额从2005年的第三位下降到第五位。这不是因为德国申请绝对数量下降,而是因为中国和韩国表现更强劲,但不能因此低估德国实力,德国企业持有的高价值专利份额高于该国在全球所有专利中的份额。此外,德国在环境、气候、制药和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的技术专利中在全球有重要的份额,这些领域则体现了德国产业的特征。

德国强劲的创新绩效支持了其出口导向型经济,尽管德国的劳动力成本远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但德国在经合组织中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水平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就出口占GDP的比重而言,德国出口水平(占GDP的47%)是G7和G20国家中最高的。制成品和中间产品是德国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反映了德国是全球经济的制成品和中间投入的重要来源。

德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激励了德国创新。德国许多高附加值制成品和资本物品的需求来自国外市场,国外需求对德国国内研发和创新起着正向的激励作用,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支撑着国家的竞争力,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可以再投资于研究和创新德国产品。德国产品融入了全球价值链,也会对德国国内产生影响。德国汽车行业就是如此,德国汽车竞争力的提高既与国内中小企业的支持密切相连,也与进口中间产品有密切关系。

中德经贸关系的重要意义

从德国经济以上两个特点看,德国经济不仅对欧洲经济至关重要,也对中国对外经贸至关重要。一个14亿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势必成为德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支柱,而德国经济的优势地位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广阔的中国市场前景为德国企业所青睐,而德国强大的制造业地位是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追赶目标。

2022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2980亿欧元,同比增长21%。中国连续七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国家,德国从中国进口占其进口比重的12.8%。但中国在德国出口目的地排名中仅为第四,德国产品最大的销售市场是美国。2021年德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存量近1030亿欧元,2022年德国在中国投资了创纪录的115亿欧元。

中德经贸关系对德国经济的重要性,解释了在当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德国政府和企业坚持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原因。2022年12月,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呼吁不要孤立中国,中国崛起不是中断对华合作的理由。2023年1月,德国亚太经济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呼吁政府在对华关系上掌握好平衡,切忌只和价值观相近的国家做生意,拒绝美国倡导的“友岸外包”。今年5月,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与中国和欧盟以外的其他重要经济体脱钩,将对德国经济造成非常大的打击。如果德国真的停止和中国的中间产品及初级产品贸易,那么,德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会缩水2%。

与中国继续发展经贸关系的声音压倒了以德国外长贝尔博克为代表的不利于中德关系的声音。

2023年5月,本欲阻拦中远集团入股汉堡港的德国联邦经济部开了绿灯。官方声明称,汉堡港和物流公司HHLA欢迎德国政府放行中远集团收购集装箱码头Tollerort24.9%的少数股权的决定。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首家海外工厂已于今年1月26日在德国安施塔特正式进入量产阶段。按计划,该工厂将为多家欧洲车企的电动车型供货。

今年4月,德国大众宣布,计划明年在中国开设一个汽车电动化和自动化的研究、开发和采购中心,投资10亿欧元。这项投资将通过在研发地点附近采购材料,将与电动化和自动化相关的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时间加快30%左右。大众汽车表示,希望这家名为100%TechCo的公司有助于更快地向市场交付汽车。

从中德经贸关系的角度看,中国理所当然希望德国经济能摆脱经济衰退。造成德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通货膨胀,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急剧上升削减了其家庭支出。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学家BertColijn说,“技术性衰退”将改变人们对欧元区经济在最近几个季度韧性的总体看法。但从德国经济的整体实力看,德国经济摆脱“技术性衰退”只是时间问题,德国经济的活力是德国经济摆脱衰退的动力。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