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日期间,上海消费市场总体销售平稳、安全有序。
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节日期间(6月21日至23日3天),全市线下消费支付金额约180亿元。其中,餐饮和住宿业态增长较为明显,餐饮业支付金额27.8亿元,同比2022年节日同期增长104.4%;住宿业支付金额13.2亿元,同比2022年节日同期增长31.1%。监测35个重点商圈的线下客流总量达到1372万人次,同比2022年节日同期增长1.5倍,基本与2019年节日同期水平持平。另据银联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外来消费发生消费金额为79.7亿元,次数631.9万人次,同比2022年节日同期分别增长2.7倍和2.3倍,同比2019年节日同期分别增长22.8%和18.9%。长三角地区来沪消费占外来消费比重较高,江苏、浙江、广东消费人次分别占比达16.1%、8.5%和8.3%,位居前三位。
从各大商业企业来看,新世界大丸百货销售额同比增长1.7倍;豫园销售额同比增长3.7倍;瑞虹天地销售额同比增长2.4倍;今潮8弄销售额同比增长2.5倍;南翔印象城节日期间日均客流超10万人次。
节日前夕,市区两级商务主管部门提前制定了节日安全预案。节日期间,市商务委重点加强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和督导排查,召开专题会议,开展燃气、消防、特种设备、电气线路等安全检查,加大力度部署做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节庆促消费安全,确保节日消费市场安全有序。蔬菜集团、良友集团、水产集团、上农批等重点企业,积极做好主副食品市场供应工作,确保主副食品供应量足价稳。据监测数据显示,节日期间(6月21日至23日),上海主副食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蔬菜批发价格略有回落,猪肉批发价格继续低位运行。
2024年,上海技术进出口合同金额为213.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会议指出,上海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以更有力举措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上海将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服务对接、加强政策供给,助力企业在沪实现更大更好发展。
为上海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而努力奋斗,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次《规划》的发布,将通过空间设计与制度创新的协同,促进全球资源要素在区内的集聚与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