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价指出:第三参照论有可能超越了相对论,至此,人类的物理逻辑有三个:绝对论、相对论、第三参照论。第三参照论的第三参照(第三参照物、第三参照系、第三参照运动)、相对绝对、实质状态既有绝对论又有相对论的逻辑,但又超越了绝对论和相对论,对人类探索和认知物理世界更为有用、又更为准确。比如,地球上一个孩子跑步、一个孩子坐着。按照绝对论,跑步的孩子是(绝对的)运动、坐着的孩子是(绝对的)静止,但这两个孩子相对于太阳都是在运动。按照相对论,选取的相对参照不同,可得出孩子的不同状态,如果以跑步的孩子为参照,则坐着的孩子在运动、跑步的孩子静止,如果以太阳为参照,他俩都在运动,到底他俩是什么状态,说不清楚。
按照第三参照论,需找一个适宜的参照,以便确定孩子的相对绝对的实质状态,可把地球作为第三参照,得出跑步的孩子相对于地球是(绝对的)运动,坐着的孩子相对于地球是(绝对的)静止。两个孩子的实质状态是有实际意义的,比如跑步的孩子会有累、增进健康等相应的效应,而坐着的孩子会有不消耗能量等相应的效应,这就是需要识别事物实质状态的原因之所在。
一些自然界现象和自然科学规律能够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而更好地或者更为本质性地揭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和现象。
根据第三参照论,研究好中国式现代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需从三个角度都推进。第一个是事物本身的实质状态,这个逻辑视角要求从中国本身去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第二个是相对于其它事物的状态,即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逻辑,从和其它事物的相对关系来看待一个事物。世界上现代化发展较好的其它国家是西方发达经济体,这就需要从相对于西方的参照视角去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第三个是需要确定合适的第三个参照,来确定事物的相对绝对的实质状态。前面已经有两个参照了,即中国和西方,第三参照应是全人类的发展,也即是世界各国的发展,在此视域下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上面的三个参照就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三种范式:中国范式、西方范式、世界范式。
根据第三参照论,这三种范式都开展研究,才能更全面、立体、客观、真实地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否则,会导入片面误区。仅有第一种范式,容易误入自说自话的困境。仅有第二种范式,容易误入谁好谁坏相互苛责、难以辨识的困境。如果有了第三种范式,以全人类的发展作参照,前面的两个困境就会被消除。
上面三种范式,在二十大报告中都有体现,这表明:第三参照论能够论证二十大报告的科学性。
一、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中国范式”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来看,在现代化前面有中国式这三个字的定语。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 那么,我们要想研究好中国式现代化,就务必深刻地基于中国的具体情况去研究,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中国范式。
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西方范式”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经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是西方发达经济体。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效如何,需要与既有的各国现代化进行参照,而且具有与它们相同的共同特征。从各国现代化的参照视角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即是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西方范式”。
三、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世界范式”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中国要建设好现代化,而且还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并给尚未建设、正在建设和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其它国家和地区能够带去现代化的经验做法。简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积极探索最适合人类发展的现代化。这个视角的研究即是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世界范式”。
(罗来军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农业新质生产力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
1716年,康熙皇帝颁发谕令,寻找他此前派往罗马多年而没有下落的洋钦差,这张“红票”证实了一个被遗忘的历史契机。
要把边疆地区发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纳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持边疆地区依托自身条件禀赋,在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毛宁表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会议强调,要把握好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三个着力点,扎实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