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未来趋势

第一财经 2023-06-26 13:17:16 听新闻

作者:陈梓舒    责编:任绍敏

世界经济论坛邀请了六位不同领域的专家来分享他们的解读。

世界在不断变化,中国也在转型。一方面,中国社会面临着疫后复苏、老龄化、经济增速放缓、碳排放等压力;另一方面,也迎来了绿色增长、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机遇。在这些转型中,人们对生活的期待也有了变化,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值得追求的。

中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未来趋势?世界经济论坛邀请了六位不同领域的专家来分享他们的解读。

转向新模式

“过去四十年里,中国的奇迹并不仅是屡创纪录的GDP增长,还有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实现了不可思议的转型,为数亿家庭改善了生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终身教授金刻羽说。

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了近十年,婴儿死亡率降低了超过80%。超过8亿人摆脱了赤贫,这是现代历史上人类在消除社会不平等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

“在独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下,中国崛起并产生着全球影响力。”金刻羽说,中国正在转型进入一个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相较之前更加高质量,由可持续的高生产力和创新驱动。

一个“换挡变速”的转型期

在扫描未来趋势时,不少专家注意到了中国正在变化的增长路径。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中心创始主任傅晓岚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创新。

“创新和现代化可能成为中国新一轮增长的主要引擎。不过,中国未来几年可能会先迎来一个换挡变速的转型期,新冠疫情之后也需要持续复苏。”她说。

“转型期的长短取决于中国创新经济的发展程度和速度。转型期之后,中国可能会迎来更加快速的经济增长,因此对于长期投资来说,转型期可能是逐渐进场的‘买入’时期。”

从GDP到GEP

随着可持续发展议题的主流化,国内生产总值(GDP)无法满足衡量环境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正是时候超越GDP的概念、开发新的评估与核算指标,衡量大自然对人类福祉的贡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欧阳志云说,要确保科学的政策制定并优化创新,保护地球、实现更可持续的未来。

“中国已将超过30%的陆地规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为了确保这些保护性措施得以落实,必须改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新的市场与金融机制,将生态系统资产和服务价值转化为惠及当地社区的经济效益。”他说。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可为决策者提供清晰而有说服力的证据,帮助他们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货币价值;也可作为评估政府政策和绩效、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规划的指标。“欧阳志云说,这项指标已获得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支持,并被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接纳。

食品消费的变化

中国人对于食品的消费与习惯也在发生转变。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院长樊胜根说,食品消费,尤其是饮食习惯,与健康和环境密切相关。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人口超过总人口的半数,其中肥胖人口超过16%。精制谷物、油、红肉和高度加工食品摄入过多,而全谷物、水果、蔬菜和海鲜摄入不足。

他表示,可持续和健康的饮食不仅可以减少肥胖,还可以减少慢性疾病和认知障碍,同时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对水和土地的过度使用。在中国,未来食品(包括替代蛋白质)的市场潜力巨大。

社会再生产

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项飙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人在反思驱使自己前进的动力是什么,生活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他解释,中国的未来将越发由“社会再生产”的问题决定。与物质生产不同,社会再生产指的是人们通过社会交往、生育、教育、关怀、娱乐和消遣,来维持和优化生命本身。

“我们正在亲眼目睹中国社会中‘人的驱动力’重新分配的过程。这么长时间工作真的值得吗?为了在一线城市买房而不断存钱是否明智?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越多越好吗?人的驱动力,即推动我们追求某些目标的意愿,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人的驱动力的任何转变,都会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他说。

理解中国的大背景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创新和战略教授、IMD中国负责人Mark J. Greeven认为,在多方面的转型中,全球领袖需要为中国做好准备。

Greeven认为,深入理解中国复杂的大背景,拥抱中国企业的创新浪潮十分重要。领袖们需要探索如何借助中国企业的创新力。

与此同时,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合作十分关键,尤其是中国在前沿能源科技领域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跨国企业需要重新思考战略与风险,以在中国不断变化的机遇和挑战中找寻方向。高管也要理解中国年轻人和数字原住民这代人在想什么,他们会塑造中国的未来。

(作者系世界经济论坛战略洞察平台主管)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一些地方推进碳达峰聚焦这个关键领域,钙钛矿能“挖”多深|记者观察

由于存在钙钛矿材料稳定性不足、规模化生产技术的不成熟以及缺乏长期的可靠性测试方法和标准等问题,钙钛矿产业大发展的时机尚未到来,未来发展前景仍有待观察。

231 2024-12-28 16:08

新形势下电力保供:应对需求增长和低碳转型双重挑战︱能源思考

AI的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冲击可能影响低碳转型。因此,需要探索如何通过提高需求侧用电效率等方式对冲AI的电力需求增长。

358 2024-12-04 21:27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布气候金融产品 浦东气候投融资工作又有新进展

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国家公布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以来,浦东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正全方位推进气候投融资体系化建设。

22 2024-09-13 14:18

数字化加速绿色转型 博耳电力携手施耐德电气释放可持续影响力

84 2024-08-28 10:54

林伯强: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全球博弈将导致“非常规”贸易战︱能源思考

“非常规”贸易战将由发达国家主导,旨在通过限制和约束贸易领域中的碳排放,不仅会迫使发展中国家更快地改变能源结构,还将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规模。

189 2024-06-16 21:4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