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如何应对?瑞士再保险高管:约98%的自然灾害危机是可预测的

第一财经 2023-06-30 17:08:22

作者:高雅    责编:盛媛

樊陆博称,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信息和分析能力,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式为越来越频发的危机做好准备。

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正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席卷美国南部的破纪录高温继续扩大,超过1亿美国人被高温警报笼罩。随着酷热天气在东南亚蔓延,整个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森林火灾的威胁。在大西洋东北部的北海,部分地区正经历极端海洋热浪,水温比平时高5摄氏度。在南半球,台风及暴雨持续袭击新西兰多地引发洪水和滑坡。

与此同时,极端气候现象正在造成经济损失。例如,气温飙升可能威胁到农业产出,而水和电力供应的压力可能会打击快速增长的制造业。

如何最小化气候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增加应对灾害的融资能力?第一财经在夏季达沃斯期间专访了瑞士再保险公共利益风险业务亚太区负责人樊陆博(Lubomir Varbanov),他认为,绝大部分的气候灾害都能够提前预见,通过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析,我们能够在事前与事后建立更完善的保护机制。

图源:世界经济论坛

第一财经:自然灾害会破坏供应链,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供应链的韧性?

樊陆博:过去几年中,我们已经目睹供应链的中断多具有破坏性。我认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一点不仅是风险转移,还有风险分析。

供应链的中断原因很多元,可能是因为极端天气。假设你在做长期资本决策,例如要投资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厂这样的大型资产,如果五年后发现当地频繁被洪水淹没,你不能再修改这些电厂的位置。因此,技术、商业、金融、环境和气候风险尽职调查非常重要。 

上周,我们与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运营商之一新加坡港务集团(PSA)首席执行官讨论了这个话题。他们不经营船舶,只经营港口,但船舶的抵达时间也往往取决于气候情况。因此,即使是不涉及跨境运输的公司,也需要为这些破坏做最好的准备。

综上所述,要增强供应链的韧性,不仅需要转移其中部分风险,也要最大限度地了解潜在的影响究竟是什么。

第一财经: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气候变化、债务、增长、贫困等多重挑战。融资困难是限制它们应对气候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才能在私营领域动员资金?

樊陆博: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点是,这些难题可能是同时发生的。在谈到解决气候相关挑战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动员更多资金来支持能源转型,还要确保我们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反应方案是最佳的。

例如,极端天气事件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严重,地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一周前我在新西兰,当地历史上更频发的是地震这种自然灾害,但最近却暴发了洪水和台风天,而新西兰其实是不易受到台风影响的地区。对于这些,我们要有更好的准备,因为大约98%的自然灾害危机是可以预测的。

从钱的角度来看,去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额超过了2750亿美元。但其中,被保险的份额还不到损失的一半(45%)。换言之,只有一半的经济损失被保险和风险管理行业所吸收,其余的则必须由家庭、社区和国家在事后处理。

对于融资问题,我认为答案的关键在于,不要等到危机发生。不要在情况变得非常困难的时候,再去寻找和确保应对挑战的资源。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信息和分析能力,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式,为越来越频发的危机做好准备。

第一财经:在管控自然灾害经济后果方面,私营机构和多边开发银行的区别是什么?

樊陆博:我之前有过二十多年多边开发银行的工作经验,所以很容易做出比较。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在灾害发生后,它们都要提供相应安排,以帮助当地社区尽快恢复。但通常情况下,多边开发银行是通过投资和资本分配来做到这一点,这同样需要很长时间来评估需求,进行尽职调查等。而保险公司是有条件的资本投资者。当灾害发生时,我们已预先商定好将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比如,一些经济体发生自然灾害后会出现资本外逃的情况,这时人们会试图寻找更安全的避风港投资者。而保险公司是没有这种选择的。如果我们预先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我们就会逆行进入,并提供我们的资本。

第一财经:美联储等央行提高利率,对于自然灾害方面的保险业务有何影响?

樊陆博:保险业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承保,二是资产管理。前者涉及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和吸收风险,这样就可以在资产管理方面提供保护。对于后者,我们有自己管理的股权资本,以及来自保险费的资本。

美联储等提高或降低利率的决定,对我们资产管理方面的业务影响很大,因为这决定了无风险利率的水平,这是投资中的基准利率,是计算投资收益的参考指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交通部推进公路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利好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

截至目前,全国公路共排查风险隐患点位3.6万余处,已整治3.3万处;87处灾害高风险路段和2567处较高风险路段已全部完成监测预警设施布设

46 04-23 10:55

DeepSeek赋能保险行业:变革、优势与未来展望

当今时代,科技浪潮汹涌澎湃,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由之路,保险行业亦置身其中。随着客户生活水平提升、风险认知改变,其保险需求愈发复杂多元,传统保险模式捉襟见肘。同时,全球化竞争加剧,跨境业务频繁,对保险服务效率、精准度要求攀升。在此背景下,DeepSeek强势登场,凭借先进技术打破行业困境,诸多保险公司纷纷引入。它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保险行业智能化变革大门,有望重塑保险生态,助力行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破浪前行,实现飞跃式发展。

42 02-18 10:01

应急管理部:前三季度重特大事故大幅下降 自然灾害“南重北轻”

尽管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部分地区和行业领域发生典型涉险事故,特别是交通运输、渔业船舶、危化品储存和运输、文旅领域一些苗头性风险需引起高度警惕。

25 2024-10-22 11:33

9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发布 一文速览最新研判

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局地存在洪涝灾害风险,华北、西北、华南等地局地风雹灾害可能多发散发,黄河、长江、珠江、松辽流域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48 2024-09-03 14:27

中央财政20天内累计下拨30多亿元支持地方抗灾救灾

今年“南涝北旱”特征明显,中央加大抗灾救灾资金投入力度

90 2024-07-08 11:2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