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期市成交规模明显回暖。
中期协6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今年1~6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9.51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62.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1%和1.8%。持仓方面,截至6月末,全国期货市场持仓量约4887万手,环比增长1.63%。
业内资深人士景川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去年上半年的低基数下,今年上半年期货市场交投氛围更强,成交量获得显著回升。此外,广州期货交易所于去年年底上市的新品种工业硅也为市场成交带来了显著的增量,推动了今年上半年市场成交同比大幅上升。
不过成交额没有出现同步增长,景川分析称,今年金融以及能源有色等品种成交不活跃,农产品相对活跃,但由于活跃合约市值相对较小,导致其交易额也相对小。
今年下半年,外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充满变数。景川预计,国内市场后续或出台更多政策来支持经济复苏,在此背景下,国内金融市场交易、实体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以及投资者的交易意愿将继续提升,交投热度也将高于去年。
交投回暖,机构盈利增速不明显
具体来看,6月期货市场成交环比略有下降,同比仍延续上月实现增长,但增幅略有收窄。
中期协数据统计,6月全国期货市场(含期权市场)成交量约7.90亿手,成交额约46.7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12%和下降2.53%,环比分别下降4.28%和7.28%。
持仓方面,截至6月末全国期货市场持仓量约4887万手,较上月末增长1.63%。其中广期所持仓增长最显著,截至6月末持仓量约26万手,环比增长30.43%;此外,同期内上期所持仓量约1001万手,环比下降2.41%;上期能源持仓量约41万手,环比增长8.16%;郑商所持仓量约1985万手,环比增长3.68%;大商所持仓量约1679万手,环比增长1.21%;中金所月末持仓量约155万手,环比增长2.27%。
期货公司盈利情况方面,根据中期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末,全国共有150家期货公司,分布在29个辖区。2023年5月交易额50.21万亿元,交易量8.49亿手,营业收入31.11亿元,净利润7.74亿元,环比增29.33%。今年1~5月净利润总计37.25亿元,同比减少11.73%。
去年以来,期货公司盈利情况不容乐观。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从2022年4月份起,全国期货公司营业收入较前一年开始出现同比下滑,截至2022年底,连续9个月营收同比下降。且从2022年7月份开始下滑幅度加大,三季度整体出现营收、净利双双大幅下滑的局面。
此前,A股上市的4家期货公司发布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永安期货(600927.SH)、南华期货(603093.SH)报告期内出现营收与净利增长倒挂现象;瑞达期货(002961.SZ)、弘业期货(001236.SZ)出现营收和净利双降。
行业发展方面,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就《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允许期货公司开展期货自营业务、保证金融资业务;期货公司业务范围拓宽,新品种持续上市,包括乙二醇期权、苯乙烯期权、30 年期国债期货、科创50ETF期权、氧化铝期货等新品种已上市交易。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预计下半年国内期货公司的衍生品业务、做市交易和保证金融资等业务开始申请牌照并逐步展业。由于上述三项业务年内处于试水阶段,短期内不太会改变期货公司现有的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的格局,预计在2024年以后有望成为部分大中型期货公司的业绩增长点。
主要商品价格上半年承压
纵观今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的表现,多数品种价格持续回调,分析人士认为是受海外经济衰退预期及欧美银行业危机等利空因素影响。
通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WTI原油期货累计跌近12%;布伦特原油期货累计跌近13%;LME镍期货累计跌31.8%;LME铜期货累计微跌0.65%。
进入6月,多数品种迎来了一波反弹。据光大期货研究所统计分析,6月份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了阶段性企稳反弹,其中近50个品种月度均收涨,涨幅超过10%的商品有9个。其中油脂期货涨幅居前,菜籽油涨幅高达17.4%,棕榈油涨幅为16.4%,豆油涨幅为14.2%。
光大期货分析称,海外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高温引发市场对油脂供应端的担忧,导致油脂价格大幅上涨。同时随着国内政策支撑预期的走强,市场认为油脂需求存在边际修复空间,叠加油脂前期价格处于低位,因而录得较强反弹。
黑色品种方面,6月份铁矿石期货涨超15%,焦炭、焦煤期货均涨超10%,螺纹钢、热轧卷板期货均涨超7%。国都期货研究所总监罗玉分析表示,铁矿石出现反弹的主因是钢厂利润好转、复产增多,矿石消耗处于高位,此外叠加人民币走弱的影响,矿价走势偏强。
有色金属品种方面,中泰期货认为,上半年海外经济软着陆预期升温叠加加息周期进入尾声,海外风险资产不同程度反弹。下半年有色金属品种短期内或许会因为全球经济下行、美联储继续加息、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加剧等宏观利空因素影响存在小幅下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