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药板块集体下挫,太极集团跌停,成交额6.40亿元。贵州三力、昆药集团、东阿阿胶等多股跌超6%。
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太极集团获沪股通专用席位买入4303.39万元,二机构买入7464.02万元,四机构卖出1.2亿元。
消息上,6月21日,由湖北省医保局牵头,北京、天津等30个省(区、市)组成全国性采购联盟,开展了中成药及相关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结果显示,共有86家企业、95个报价代表品参与现场竞争,其中63家企业、68个报价代表品中选,中选率达71.6%,中选品种价格平均降幅49.36%,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45亿元。
据悉,这次中成药集采涵盖16个品种,共囊括了296款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药品,其中复方血栓通、银杏叶提取物等均属于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中成药大品种。本次集采的周期为2年,视情况可延长1年。
虽然中药板块短期内存在波动,但券商普遍看好后市。
中信建投指出,弱化短期波动,关注长期趋势。预计23年下半年国内诊疗量将会持续复苏。此前医疗机构经营受疫情影响明显,2023年2月以来,我国医院诊疗量逐步恢复,上市公司一季报也反映出终端恢复态势良好。预计在低基数效应下,下半年我国医院诊疗量同比增速将有较好恢复。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看好受控费政策影响小的品牌中药。品牌中药主要包括中药老字号和现代知名OTC品牌产品,这两类中成药受政策影响较小,且景气度好于中药其他领域。看好具有一定竞争壁垒的品牌中药公司,具有较强竞争壁垒的中药产品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无论是被纳入集采还是用于OTC零售渠道,均可保持较为坚挺的价格体系。随着国家愈发重视中医药发展,中药品牌价值有望重塑,竞争壁垒较高的中药老字号和现代知名OTC将享受更高的品牌溢价。
“中药配方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最近也有一些研究证明有些草药是非常有效的,可以用于心血管病方面的治疗,现在也在做临床试验,未来中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医药进入临床测试。”
炎炎夏日原本是中药材的传统淡季。然而今年夏季,中药材价格却一路狂飙。与此同时,上游中药材涨价带来的影响正在向下游中药加工制造企业环节传导。
今年6月以来,全国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引发各方关注,与此同时,在政策的扶持下,近期中药板块近年在大医药板块异军突起,不少药企纷纷逐鹿中药创新药,机构认为,伴随着整个消费升级和大家对健康意识的觉醒,中药板块将持续向好。今天盘面上,中药板块午后出现震荡反弹,截止发稿,济川药业大涨7%,太极集团上涨超6%。
市场早盘冲高回落,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板块方面,钢铁、电力、CPO、黄金概念等板块涨幅居前,新型城镇化、医药电商、农业、中药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早盘收盘,沪指涨0.12%,深成指涨0.02%,创业板指跌0.06%。北向资金方面,沪股通早盘净流入35.07亿,深股通早盘净流入5.59亿。沪指3300点关前震荡,这次能否有效突破?业内认为:市场如期反弹,低估价值搭台,主题成长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