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境外用户内地线上支付难?亚运会将是改善契机,第三方支付将有新动作

第一财经 2023-07-04 18:06:40 听新闻

作者:亓宁 ▪ 王方然    责编:林洁琛

微信、支付宝将恢复支持外卡绑定,银联云闪付也将推出新功能。

随着疫情后跨境消费场景增多,外籍人士来华消费付款难问题引起关注。

近日,在天津“2023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如何提升国际人士在华支付便利度也成为热门讨论话题。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陈起儒在会上透露,今年7月,腾讯将陆续开放微信支付商户网络给VISA等国际信用卡或扣账卡组织,方便境外用户在中国内地能以常用的信用卡和扣账卡绑定微信支付。

事实上,对于提升境外用户支付体验,境内第三方支付机构早在2019年前后就在探索,但进展缓慢且适用范围有限。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主要原因在于盈利动力、费率以及安全问题。随着杭州亚运会开幕在即,大量境外人士来华,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将是一个改变现状的重要契机。

据记者了解,目前,除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银联旗下云闪付正携手银行机构,有望借亚运会契机推出全新功能,便利境外人士内地消费支付。

境外用户在华线上支付难

“过去我们常用的携程也不能用海外信用卡了。”近日,部分外籍人士在社交平台分享在华消费支付经历,称一些原本支持海外信用卡支付的电子平台现在无法使用,电子支付需要绑定中国境内银行卡,但持外国护照在境内开卡较为困难。

有博主描述,其回国以后虽然用滴滴绑定了海外信用卡,但支付时只能跳出微信、支付宝等路径,且均需要绑定境内银行卡,使用人民币支付。

不仅网友有类似经历,据媒体报道,在达沃斯论坛上,部分嘉宾也“吐槽”称,国内很多线下门店不收现金或无法找零,增加了消费不便。而据熟悉国际卡组织的人士透露,疫情导致跨境流动减少后,出于维护成本等考虑,境外信用卡在国内的POS机支付场景也明显缩减,支付便利性的确在下降。

不过,记者也从滴滴客服处了解到,乘客用滴滴APP呼叫快车、专车和豪华车出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微信、支付宝、一网通、QQ钱包等多种支付方式,或直接在APP钱包-支付设置处,绑定可在国内使用的国际MasterCard、VISA、JCB、Diners等银行卡支付,整个过程中用户可使用全英文界面。

关于微博网友反映的情况,即在绑定外卡后,在支付环节出现的问题,目前记者未得到确认。不过据了解,区别于快车、专车、豪华车等,通过滴滴线上打出租车能否使用外卡支付,还取决于车辆所属出租车公司。

携程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该平台自疫情前至今一直支持绑定VISA、万事达等境外信用卡,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有接近某商户平台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部分平台在实际支付过程中,仅部分业务支持绑定外卡的支付方式,其他很多业务无法通过境外信用卡完成支付,主要考虑在于费率和安全问题。尤其对于单价较低的商品或服务,如果再叠加外卡支付的较高费率,会“很不划算”,平台对此往往会选择暂不开放外卡支付。

微信、支付宝将恢复支持外卡绑定

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陈起儒在达沃斯论坛上释放的信息备受关注。他表示,今年7月,腾讯将陆续开放微信支付商户网络给VISA等国际信用卡或扣账卡组织,方便境外用户在中国内地能以常用的信用卡和扣账卡绑定微信支付。

另据万事达卡官网消息,万事达卡于6月21日宣布与支付宝推出全新服务,助力国际旅客在华实现安全无现金之旅。万事达方面称,基于双方在2019年达成的合作伙伴关系,接下来国际游客(持卡人)只需在支付宝数字钱包绑定自己的万事达卡信用卡或借记卡,就能够在身处中国内地时像本地民众一样进行手机扫码支付。

记者也从支付宝方面了解到,自2022年以来,支付宝就联合国际卡组织等合作伙伴,进一步升级了境外用户服务方案。通过Alipay+跨境支付和技术解决方案,境外游客来中国内地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扫码支付:一是用支付宝APP绑定指定发卡行的境外银行卡;二是对于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可直接用当地的电子钱包,在中国内地的支付宝商户扫码支付。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二选一后,国际来华人士出门见到蓝色的支付宝二维码或者Alipay+标识,即可跨境消费,包括商超、饭馆、菜场、社区、酒店,以及坐公交、乘地铁、打出租车等。

事实上,早在2019年,腾讯和蚂蚁金服就曾与VISA、万事达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两家公司的支付平台与境外银行卡绑定。

据陈起儒透露,早在2019年,微信支付就通过将12306购票、京东购物、携程订酒店等商户网络向国际信用卡组织开放,试点支持外国人将境外信用卡绑定在微信支付上使用。但因为(试点)商户较少加上疫情到来,影响了试点进展。

另据记者从接近某卡组织人士处了解到,相比之下,前期的合作更多是在绑卡预存模式,当前推进的合作可能更接近于真正的绑卡支付。不过有两点需要注意:可绑卡范围是境外发卡行发行的国际卡组织银行卡;扫码支付中“收款码”必须为特约商户使用收款条码,不能为个人收款码(转账模式)。

以支付宝为例,早在2019年,支付宝就针对外籍游客联合上海银行推出“TourPass”小程序,通过下载支付宝海外版,即可通过应用内的“TourPass”小程序申请到一张上海银行的电子“消费卡”。外籍用户只需通过身份认证,并绑定自己的海外银行卡给这张中国“消费卡”充值,即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线下扫码支付。

另外,上述滴滴客服提到的可绑定的国际信用卡,也即“可在中国境内使用的国际卡”,是指符合中国监管要求即非大陆发行的国际银行卡(不支持大陆发行的外币卡)。

盈利、费率与安全考虑

从现状来看,无论中国人出国还是外籍人士来华,支付便利性都仍有较大改善空间。费率和安全既是商户平台的考虑,同样也是影响第三方支付机构支持绑定外卡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比境内支付收单费率多数在0.6%及以下,国际卡收单费率普遍更高。据媒体报道,对于使用VISA等信用卡是否面临接近3%的手续费,陈起儒直言,仍在费用协商过程中。

不过有业内人士直言,国内手续费率本身较国际水平偏低,外卡支付高费率背后的确也有客观成本因素。

而对于安全问题,区别于境内用户身份信息被公安部的KYC(了解你的客户)网络覆盖,持护照的外籍人士身份确认需要更多的时间,对于防范持卡人拒付、欺诈等问题更为困难。陈起儒也建议,境外来华人士提前进行卡绑定。

据记者了解,合作双方对安全问题均较为重视。以此次万事达与支付宝合作为例,万事达卡提供了MPGS(支付网关)服务,以确保交易安全,并通过AI、biometric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决策、识别,降低欺诈风险。

除此,对于早前几年就已有所尝试的绑定外卡,推进缓慢甚至“断档”,业内人士的普遍看法是市场化动力不足。

一方面,市场需求较小,投入产出不平衡;另一方面,疫情影响国际游客来华,导致支付需求大幅萎缩,进一步干扰推进动力。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2019年腾讯和蚂蚁金服与VISA、万事达的合作,多个项目一度暂时搁置。

有项目开发人员对记者表示,其所在团队曾参与过支付宝(国内和国际版)多语言和外籍人群可用性提升项目,“一开始立项很顺利,但随着国际游客需求减少,项目一度中止”。

对于此次微信支付宣布恢复外卡绑定,有支付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意味着微信和外卡组织完成了技术上的对接,但产品和市场层面如何推进还有待观察。

在经历疫情“断档期”之后,相关改进对各方来说都变得更加迫切。从市场角度来看,根据万事达卡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报告,休闲游2023年3月的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实现了约31%的增长。受这一趋势影响,万事达卡预计,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一系列全球热门旅游目的地都将受益良多。多位支付行业人士对记者坦言,今年杭州亚运会可能是外籍人士在华支付升级的重要契机。

还有哪些解决路径

基于电子支付普及,同时无法使用境外卡线上绑卡支付的现状,外籍人士来华的可选解决路径之一,是开一张境内储蓄卡。但目前持护照在中国境内开卡,个人实名的境内手机号+来华工作/学习证明,是多数银行的基本要求,只是各家银行标准有所不同,审批时间往往需要一周左右。

对短途来华人士来说,这些要求大大增加了在中国内地开卡的难度。

有业内人士指出,相比第三方支付绑定外卡,从银行端简化外籍人士的小额消费账户开卡流程、实现快速申卡,可能是更值得推进的解决方向。这一方式的特点在于,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用面更广,更有利于带动内地消费。

记者近期了解到,不仅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支持外卡绑定上有了进一步动作,中国银联旗下云闪付也有可能携手银行机构,在外籍人士开卡及资金预存方面推出便捷性功能,以此方便在内地消费的线上支付。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升级换代之后的运通人民币单标卡或许也是一个选择。作为继中国银联之后,中国第二张银行卡清算牌照的获得者,美国运通旗下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连通公司”),自2020年以来陆续与境内合作发卡行对出境信用卡进行了升级更替。统一升级后的人民币单标卡,可通过绑定支付宝、微信支付、京东、美团快捷交易渠道,以及招行掌上生活和银联云闪付APP等第三方渠道,在境内实现“线上银联”功能,进行扫码支付。

另一个较优解是数字人民币。就在7月3日,携程方面发布消息称,近日,在人民银行及外汇管理局的指导支持下,携程集团联手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实现了外币与数字人民币互兑功能。

据了解,该服务主要针对的正是境外人士短期入境后数字化支付的场景:境外人士入境后,可下载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APP,使用境外手机号码注册并开通数币个人钱包。在携程外币兑换网点将外币现钞兑换成数字人民币并存入本人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即可在国内受理数字人民币的商户进行支付,离境前可将数币钱包内剩余的数字人民币兑换回外币。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