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辖内普惠贷款余额首破万亿元。
7月13日,第一财经从上海银保监局获悉,截至2023年5月末,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075.6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较年初增加922.09亿元,增幅为10.0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01个百分点;同比增加2513.8亿元,增幅为33.24%。辖内中资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27%,较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
近年来,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年平均增长超过20%。具体看来,上海银保监局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把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作为各行的“一把手”工程,从人员、机制、组织、风控等方面做出倾斜性安排。
例如持续深化银税互动平台、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等信息共享平台,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上海地区已有6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银税合作,银税合作项下累计发放各类银税合作产品贷款2613.73亿元。已有27家银行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普惠金融应用签约,上线金融机构服务企业数54.7万户次,数据调用3860万次,为约3800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数据支撑。
在构建“纾困融资”长效机制,全力支持企业稳就业方面。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累计投放纾困融资金额5303.2亿元,支持638.3万人就业,力争2023年末纾困融资余额突破6000亿元,支持700万人稳就业。
此外,在科创金融和绿色金融方面,上海银保监局还披露,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8501.59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661.71亿元,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2100亿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绿色融资余额1.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
广州银行做优做实普惠金融服务,2023年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居省内城商行第一。
在2023大湾区可持续金融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谈到,数字技术与可持续金融已经开始深度融合,这意味着可持续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对于普惠金融的业务模式、风险控制、成本管理和效益提升开始产生全方位影响。
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后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涵盖优化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
要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聚焦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完善中小银行治理机制、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