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辖内普惠贷款余额首破万亿元。
7月13日,第一财经从上海银保监局获悉,截至2023年5月末,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075.6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较年初增加922.09亿元,增幅为10.0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01个百分点;同比增加2513.8亿元,增幅为33.24%。辖内中资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27%,较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
近年来,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年平均增长超过20%。具体看来,上海银保监局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把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作为各行的“一把手”工程,从人员、机制、组织、风控等方面做出倾斜性安排。
例如持续深化银税互动平台、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等信息共享平台,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上海地区已有6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银税合作,银税合作项下累计发放各类银税合作产品贷款2613.73亿元。已有27家银行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普惠金融应用签约,上线金融机构服务企业数54.7万户次,数据调用3860万次,为约3800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数据支撑。
在构建“纾困融资”长效机制,全力支持企业稳就业方面。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累计投放纾困融资金额5303.2亿元,支持638.3万人就业,力争2023年末纾困融资余额突破6000亿元,支持700万人稳就业。
此外,在科创金融和绿色金融方面,上海银保监局还披露,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8501.59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661.71亿元,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2100亿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绿色融资余额1.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
中小银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而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聚焦服务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充分发挥上交所大盘蓝筹集聚、硬科技领先、多产品支撑和精准化服务的功能优势,推动更多要素资源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集聚。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自推出以来,已在上交所市场发行14只、合计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