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特别是接触型聚集性服务性消费呈现良好恢复态势,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4%,国内旅游总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3.9%、95.9%,已恢复至疫前水平。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62.7亿元人民币,截止到7月29日,已经连续39天破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大盘。
李春临指出,旅游消费的恢复直接带动了当地居民收入的增长。从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5.5%,超过了年初设定的5%左右的预测目标,这其中消费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社零消费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2%,实现22.75万亿总量。大宗消费,今年上半年国家汽车销量达到1323.9万辆,同比增长9.8%,汽车零售额达2.2万亿元。从这些领域来看,居民消费意愿有所恢复。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和活力,中国经济的航船一定能够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犹如诗仙李白感叹的那样,一定会“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谈到就业问题时,李春临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就业和收入都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持续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有效手段。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还提出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激发活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通过消费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为刺激消费,财政在解决拖欠企业账款、加大民生投入、消费补贴、消费贷款贴息等方面发力
2025年两会预计设立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和2%的CPI通胀目标,并提出通过更早发布政策目标、将CPI目标转为约束性指标、推动财政支出向消费和居民收入倾斜等五大建议,以应对通缩压力和结构性挑战。
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
本文探讨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提振消费作为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一招,并分析了国内消费面临的困难及可能的提振路径。
2024年中国经济实现了5.0%的增长目标,工业产能利用率和居民消费支出有所改善,但名义GDP增速和需求端增速仍需提升,财产净收入增长乏力,消费结构变化明显,政策效果在地产销售、耐用品消费等领域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