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创业板注册制三周年:创新成长特色更鲜明,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第一财经 2023-08-24 15:03:42

作者:安卓    责编:杨佼

注册制下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超3万亿元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首批18家企业上市,标志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第一财经统计显示,注册制下创业板新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突破3万亿元,占板块整体市值超过26%。其中,市值在100-500亿元的的达到50家,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达到4家。

三年来,创业板功能日趋完备,创新成长特色更加鲜明,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随着新股的不断扩容和成分股的市值增长,创业板现已成长为了一个具有1300余只个股、总计流通市值12.21万亿人民币的巨大市场,板块内部交投活跃。”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创业板ETF增强基金经理王保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增强创新企业上市的可行性

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发展至500家,数量占比近四成,总市值超3万亿元,占板块整体市值超25%。新上市公司中,近9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5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在业绩方面,截至8月23日,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实现营业收入21.27亿元,同比增长15.04%;超460家注册制下新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超95%;超220家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近50家净利润增幅大于50%。广联航空、万凯新材、兰卫医学、瑞丰新材、湖南裕能等20余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100%。

“实行全面注册制后,大量创业创新企业在创业板顺利上市,有效服务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华安创业板50ETF基金经理许之彦说。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也表示,2020年试点注册制以来,启明创投支持了2家投资企业登陆创业板,覆盖了医疗健康和科技两大领域,这两家企业具备共同的特点就是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且在各自领域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

“创业板注册制下,我们看到企业上市的市场效率得到了提升。同时,企业上市引导也更加倾向于核心创新技术和创新服务模式,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此外,注册制也提升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对于公司长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胡旭波说。

胡旭波认为,创业板对于IPO企业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市场的包容度,提高了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企业上市的可行性和效率;同时投资人基数更大,市场活跃。对于整个创新市场的正向循环有很大助力。

“创业板注册制塑造了更加包容高效的创新支持市场体系,尤其是包容性多元化的上市标准,进一步突出了板块特色与投融资活力,吸引了更多优质的创新企业,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委员、全球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主任马尧对第一财经说。

奔赴创业板

“创新”一直是创业板的鲜明属性,改革后的创业板坚守“三创四新”板块定位,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第一财经统计显示,注册制下,创业板公司家数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公司家数合计227家,占比45%。

在“低碳经济”方面,截至2023年8月23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共计171家,占比13% 。同时,创业板吸引了一大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企业上市,上市公司家数达到328家,占比25%,有力促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之初,深交所即明确,原则上不支持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等12项行业申报上市,通过设定“负面清单”传递“清晰导向”,积极服务符合板块定位的“三创”“四新”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上市融资的目标。

注册制实施三年来,深交所一方面强调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明确评价的量化指标,从创新性和成长性等维度制定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金额、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强调兼容性和灵活性,对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设置不同的标准,同时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设置了部分指标豁免适用的规定,更好服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

比如,不再将“不存在未弥补亏损”作为申请上市的硬指标,更加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吸引了多家创新创业企业奔赴到创业板市场。

拟上市企业可视自身情况,灵活适用“预计市值+净利润+营业收入”或“预计市值+营业收入”等上市条件。

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注册制下新申报企业中有69家企业以“第二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申报,21家已注册生效,其中20家企业已经上市。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注册制也使得创业板的创新特色更加彰显,以研发投入为例,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分别为0.87亿元、1.12亿元和1.35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25%;研发强度超过5%的公司分别有613家、619家和697家,家数占比持续上升,分别为47.2%、47.7%和53.7%;有两百余家公司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10%。

202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在1亿元以上的达到382家,其中,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欣旺达等8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宁德时代研发投入更是高达155.10亿元;阳光电源、先导智能、乐普医疗等10家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在10亿-20亿元。

创新的本质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创业板在人才与资本之间搭建起坚实桥梁,广聚创新创业型人才,有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精准对接。

截至2022年末,创业板汇聚了一支超53万人的研发队伍,平均每家创业板公司研发人员超过420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均值超17%,其中248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

在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截至2023年8月23日 ,创业板公司拥有专利数量31万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专利技术超260项,其中不乏拥有千余项核心专利技术的创新标杆企业,如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欣旺达、中集车辆等。其中,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累计拥有专利数超5万项,平均每家拥有专利数130余项。

研发力度的强弱与业绩高度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研发强度前100名的创业板公司,在2022年的平均营收增长率达7.97%;连续两年(2021-2022年)研发投入超5亿元的创业板公司,在2022年的平均营收增长率达41.84%,均显著高于板块平均水平。

其中,亿纬锂能、当升科技、中伟股份等公司连续三年(2020-2022年)研发支出超1亿元,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超80%,成为各自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