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泰康保险集团在深圳打造的首个大规模、全功能、国际标准的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鹏园在大鹏新区正式落成。
据记者了解,目前该社区已累计预订居民超500户、700余人,其中既有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跨境的居民,也有不少深圳早期的建设者。“我们这批人是改革开放第一批建设者,是敢于求新的一批人,退休后,我们也要追求新生活。”作为深圳特区的建设者和泰康之家·鹏园预订居民,1987年就来到深圳的吴俊忠这样说道。
“我们这些老人到65岁以后就经常思考该如何养老,我们有很多选择,居家、社区和传统的养老院。”吴俊忠表示,人到晚年也想追求高品质的养老生活,也有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必要,需要新型的养老社区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需求。
记者实地探访养老社区后发现,除了在建筑细节上采用适老化的设计理念,最大亮点是延续了“一个社区、一家医院”创新医养融合模式,配建了一家拥有约100张医疗床位的二级康复医院。
“有了健康,高龄不是问题,但是没有健康,低龄也是问题。”全国老龄办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表示,健康老龄化是低成本应对老龄化的战略选择。
当前,我国人口形势正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加剧。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约2.1亿,占全国总人口14.9%。据民政部预算,在“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全新的享老生活方式也同样受到粤港澳大湾区长者青睐,越来越多港澳老年人选择来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大湾区内地城市享受退休生活,“跨境养老”正成为新趋势。
今年6月,粤港两地已共同签署《关于共同推进粤港两地养老合作的备忘录》,推进两地养老服务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让广大湾区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截至2022年底,约53万名香港居民通常逗留在广东省,其中约9万人为65岁及以上人士。
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在深圳、广州、珠海等地开设或运营养老服务机构,不仅可以服务于大湾区本地内地退休的长者,同时也能辐射港澳地区。例如,在泰康之家·鹏园的预订居民当中,拥有香港户籍的长者约有50位。
“他们当中一半左右过去是在内地,后来无论是工作还是移民到香港,现在落叶归根,希望回到内地来进行养老;其次是真正土生土长的香港居民,这方面他们看重的是内地的养老好的硬件条件和软性服务。”泰康保险集团管委会成员兼泰康之家CEO邱建伟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跨境养老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对于长者最关心的跨境就医问题。“跨境医疗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已经有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在前海自贸区管理条例里已经有细胞治疗技术、基因治疗技术的先行先试。”深圳前海泰康国际医院筹备组执行组长李贤新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跨境医疗相关服务的提升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例如医院平台能够支持香港医生到内地医院平台执业,其次,可以支持香港居民到内地医院进行疾病诊疗、检验检查、健康管理,然后通过与香港的支付的连接,来推动这些实体服务的落地。
美团“神抢手”设立更高标准准入体系
当不同来源的养老服务人才入市后,拥有不同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历、职业技能证书的院校学生、社会就业人士进入就业市场,谁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尽管在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已嵌入老年护理课程,但刚从护理院校的毕业生还难以满足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及居家等多重场景下的老年护理需求,与此同时,护理专业学生选择老年护理方向的意愿还较低。
今年,上海将继续统筹设立约5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对质量精优的入选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健康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逐渐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