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组织召开《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座谈会。人民银行科技司有关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商业银行、征信公司、高校智库、咨询公司等机构的代表参会。
会议围绕《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交流研讨。商业银行和征信公司等机构代表就《征求意见稿》中涉及的重要数据目录、数据分类分级的可执行标准、隐私计算的创新应用、生效时间及预留的执行期等提出关切与建议。科技司相关专家积极回应探讨,并就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中如何更好采取精细化、差异化的安全保护管理和技术措施进行细致解答。
中国政法大学李爱君教授表示,《征求意见稿》作为内部规章,使用成文式的制度立法,具有可操作性和明确的预期性,且公平公正,也达到了政府信息的公开,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中国人民大学杨东教授认为,《征求意见稿》要注重数据安全保护与流通开发利用的价值平衡,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建设,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效率的提升,应当注重在立法和执法上维护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平衡。咨询公司专家对金融机构所关注的如何按照已有要求进行数据分级、怎样落实具体数据安全管控进行了交流分享。
近年来,数据安全、信息保护成为金融领域广受关注的话题。随着数据应用逐步加深,数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相关数据安全合规底线,填补了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空白,从合规层面体系化推进了数据安全建设路径。协会将持续围绕职责定位,在金融监管部门指导下,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会员机构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促进数据价值释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运用“两新”等国家支持政策,升级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推进IPv6规模部署及应用,推动中小学校合理扩容出口带宽,满足教育需求。
想要建立AI的“安全围栏”,需要技术、市场、政策、伦理的多轨并行。
为破除数据安全高效流通中的诸多堵点卡点,需从治理理念与具体制度上着手,树立“以用为主”的观念,明确数据治理的目标不仅是满足合规要求,更要通过数据的安全高效利用驱动数据业务价值的实现和增值。
侵权式“开盒”将严重影响中国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的健康发展,影响中国对未来经济的布局。
扎实做好有关领域“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标准供给与实施力度,推动金融标准国际化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