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这些风险,未来十年增速会低于前十年

第一财经 2023-09-07 21:06:41 听新闻

作者:潘寅茹    责编:杨志

厄尔尼诺现象往往在11月至次年2月达到顶峰,但对粮食通胀、国家的财政预算、货币政策和贸易,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影响会持续更长时间。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官员达曼(Beau Damen)看来,“全球粮食安全正处于‘拐点’”。

7月,追踪全球农产品价格走势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食品价格指数(FFPI)止跌回升。123.9的指数虽然较2022年3月俄乌冲突爆发后的高位有所回落,但与今年6月相比,上涨1.3%。其中,植物油上涨12.1%,小麦上涨1.6%,大米上涨2.8%,达到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经合组织(OECD)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7月联合发布的《2023~2032农业展望》预计,未来十年全球农业和粮食产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低于前十年的水平。

短期风险

本周初,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黑海城市索契的会面备受关注。不过,备受各方关注的涉及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粮食外运协议并未如愿重启。

去年冲突爆发后,作为全球粮食大国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在粮食出口方面均受到制约。为了确保全球范围内粮食的顺利供给,双方于去年7月22日就恢复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分别与参与协调的土耳其和联合国签署协议,协议初始有效期为120天,后经三次延长。今年7月17日,俄方表示,因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中与俄有关的部分至今仍未得到履行,该协议已不再有效。乌克兰粮食的港口外运渠道也由此中断。

协议运作一年来,粮农组织的食品价格指数曾从2022年3月的高点回落20%。黑海粮食外运四方协调中心(JCC)的数据显示,已有超过3275.2万吨的粮食以及1400艘粮船从乌克兰的三个港口运往三大洲的45个国家。其中,乌克兰的玉米和小麦占据外运粮食份额的第一和第二,占比51%和27%。

尽管协议确保了乌克兰的粮食能不断地往外运输,但联合国监测的数据显示,外运的乌克兰粮食与冲突前相比依旧“杯水车薪”。与2021年乌克兰输往发展中国家的玉米、大麦、小麦总量相比,缺口仍较大。其中,小麦的缺口达64%,玉米达41%,大麦缺口最多,达82%。如今,协议终止且重启前景不明朗,使得全球谷物市场再次处于不确定中。

世行在展望中还提到,贸易限制也是全球粮食市场面临的风险之一。就在7月20日,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印度率先宣布大米出口禁令。印度政府给出的理由是,季风降雨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大米零售价格在一个月内上涨3%后,因此决定实施大米出口限制。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数据显示,自2022年9月以来,全球大米市场价格上涨了15%至20%。在过去的15年里,印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因此,印度大米生产及出口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引起大米市场的反应及波动。Wind数据显示,泰国100%B级大米截至2023年8月末的最新报价为657美元/吨,较去年1月末的415美元/吨上涨58.31%,较今年1月末的504美元/吨上涨30.56%。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22/2023作物年度(2022年5月~2023年5月)世界大米产量5.23亿吨,期末库存量约为1.98亿吨,但比2021/2022年度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分别下降1.8和1.3个百分点。

随着印度的大米出口禁令被多国效仿,目前市场正在观望,小麦等其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势头是否会触发新一轮农产品出口禁令。

长期挑战

在谈及全球粮食市场面临的风险时,日渐频繁的极端气候无法忽视。

对于北半球而言,世界气象组织已表示,刚刚过去的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单月,罪魁祸首便是卷土重来的厄尔尼诺现象。

不少金融分析机构和分析师已发出预警。例如,盛宝银行驻哥本哈根股票策略主管加纳瑞(Peter Garnry)表示,食品价格将继续以比过去几十年更快的速度上涨。摩根大通称,“大规模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通胀的影响可能不仅限于粮食。

对世界银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商品价格数据集进行分析后,摩根大通发现,厄尔尼诺现象(通常每十年发生两次)与全球橡胶、木材和锌的价格上涨相关。摩根士丹利美洲可持续性股票研究主管桑切斯(Laura Sanchez)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往往在11月至次年2月达到顶峰,但对粮食通胀、国家的财政预算、货币政策和贸易,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影响会持续更长时间。

厄尔尼诺溢出效应可能还会增加新兴市场央行的压力,使其更长时间内维持较高利率,从而引发当地金融市场的波动。

野村首席经济学家萨伯拉曼尼(Rob Subbaraman)带领的团队发布的最新报告,汇总了自今年6月30日以来的商品价格。报告称,从最近持续上涨的能源和食品价格来看,大多数经济体通胀的上行风险已经加大,且多数国家的通胀率仍远高于目标水平。如果此次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是由供给而非需求驱动,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滞胀后果。最易受到影响的是大宗商品净进口国以及低收入经济体,在这些经济体中,食品在消费篮子中占最大份额。

“对于这些最脆弱的经济体来说,通胀加剧与经济增长疲软也可能伴随着贸易(进口成本提高)和财政状况的恶化。”野村分析道,“极端情况下,经济基本面的进一步恶化会引发因通胀上升、资本外逃和货币贬值迫使中央银行大幅提高利率的恶性循环,从而进一步削弱经济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一项追踪部分农业生产商总回报的指数显示,2008~2017年期间该指数一直领跑更广泛的MSCI全球指数,只是近年来该指数增速有所放缓。鉴于当前粮食价格出现抬头的趋势,一些投资者认为,在当前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投资农业股或许可以作为对冲通胀的新举措。 制图/蒋皓明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