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北京市政府同意印发了《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起与未来行业产业相关各界的广泛关注。未来产业是指在未来发展中具有潜力和前景的行业和领域。创新、数字化和可持续性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它们将引领经济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方案》主要聚焦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六大领域,并具体指出了二十大产业创新发展方向。
一、未来产业的作用
促进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对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未来产业通常涉及到新兴技术、创新模式和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发展未来产业可以带动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
(二)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人才质量。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方案》明确,到2030年,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产业经理人和卓越工程师。发展未来产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推动人才培养和提升,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推动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未来产业非常依赖于前沿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发展未来产业可以促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的凸显,推动科技创新的活跃度,促进研发投入的增加。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升整体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 改善城市环境和品质。未来产业往往与绿色环保、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方案》针对未来能源领域也指出了三个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方向——氢能,新型存储和碳捕集封存利用。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设成功可以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五)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未来产业中的数字化技术和智慧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未来产业可以推动北京向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同时,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北京作为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建设。
二、《方案》特色分析
为构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方案》中指出实施八大行动,而其又聚焦于四个主题。
(一)聚焦研发创新 原创成果突破行动重点在于科技创新的探索和突破,而中试孵化加速行动重点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这两个行动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从创新的诞生到市场的拓展。
(二)聚焦产业生态形成产业梯度共进行动着重于构建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融合,而创新伙伴协同行动着重于不同领域的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这两个行动都旨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合作与协同,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
(三)聚焦实体经济赋能应用场景建设行动着重于科技成果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与推广,推动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而科技金融赋能行动着重于为科技创新和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这两个行动都旨在加强创新与应用的衔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以推动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四)聚焦人才培育创新人才聚集行动着重于吸引和培养高级别的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而国际交流合作行动着重于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知识和资源的跨国流动与共享。这两个行动都旨在促进创新人才的集聚和国际科技合作,以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三、落实《方案》的建议思路
为确保《实施方案》明确到2030年的成果目标切实达成,在此提出一些落实方案的具体行动规划。
第一,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强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创新企业提供税收减免、专利保护等政策支持,开通上市绿色通道。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园区等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孵化、加速、投资等全方位支持服务,提供办公场所、技术服务以及资金支持等资源。促进创新创业者互联互通,共享资源和经验,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第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共享研发成果和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包括信贷支持,低息、贴息等相应资金政策支持,鼓励研发机构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第四,加强各种相关政策补贴的落实。要考虑到高新技术的技术测试,数字化基础设施,产业的转型升级,均可以制定相关的补贴政策,以减少企业的负担成本。人才的引进培养也需要综合性的保障,包括但不限于住房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优惠等相关政策补贴。政府的补贴政策到位,可以充分的表明政府的决心,才能为人才减负,为创新创业和研发创造良好的空间。
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创新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综合利用政策、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型城市,北京可以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生态圈,为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王鹏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去年上海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9件,同比增长15.3%
4月14日,"燕麦营养功能食品创新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的5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燕麦营养价值、功能食品开发、产业提档升级等方面开展产学研深度交流,共同分析燕麦产业新机遇,共谋产业高质量新路径。
当前上海专精特新企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两年营收平均增长率7.6%,5000余家企业净利润增长超过20%。
3月24日下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坚持开放合作 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圆桌会举行。
连续五年召开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海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哪些布局未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