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新疆克拉玛依市文化馆摄影教师冯志斌,也是作品《沪克那些年》系列的导演。
《沪克那些年》系列以上海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为切入点,通过记录教师、医生、党政干部的故事,深入浅出地描写了上海人才援疆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依次体现了《桥》的意义,《谢谢》的情怀,以及《援克不作客》的支边态度。
说到公益创作,我想分享的关键词是兴趣价值。我创作过很多公益影片,以前也取得过上海公益微电影节的奖项。我认为每一位公益影像创作人首先是影像爱好者,也许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是草根的影像爱好者。以前受限于创作条件,创作的作品可能会粗糙一些。
现在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拍摄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拍摄不再是一件高门槛的事情,每个人用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轻松实现拍摄和剪辑。那么大部分创作只剩下一个问题,要不要去拍?除了工作之外,要不要把创作当作兴趣,也就是说发挥“兴趣价值”。
只要我们对创作有热爱,我的建议是勇敢一点,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题材,慢慢思考、慢慢准备,就像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一样,用时间换空间,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一定能拍出满意的作品。
最后感谢上海公益微电影节,感谢大家对《沪克那些年》系列的喜爱和认可,这部影片见证我们和上海朋友的美好回忆,愿友谊天长地久。也希望更多影像爱好者们一起加入公益影像创作,祝上海公益微电影节越办越好!
谢谢大家!
——
分享者:新疆克拉玛依市文化馆馆员 冯志斌
作品《沪克那些年》系列曾获第八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最佳公益微电影一等奖
12月1日下午,第三十一届“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开幕式暨第十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颁奖典礼,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行。
第一财经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媒体使命,近年来持续深耕公益慈善、ESG以及可持续发展,先后开通了ESG频道和成立了可持续商业研究中心,努力将倡导公益和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媒体实践做深做实。第一财经也在积极推进AI技术与财经专业内容和媒体相关业务的相互融合,今年的上海公益微电影节广告片就是第一财经专业团队通过AI技术完成的。
立志以新精品、新业绩、新探索为新时代做出新贡献的上影,目前正在加快展开探索AI新技术在影视领域的应用。相信在前沿科技的加持下,在各界的关注的支持下,下一个十年,我们会看到更多优秀的公益微电影,看到更多人参与到上海公益微电影节之中,看到上海慈善公益事业更进一步。
作为“蓝天下的至爱”重点品牌活动之一,上海公益微电影节始终秉承“用影像来传递爱”这一宗旨,记录和传颂人间真善美。当一个个感人故事、一幕幕凡人善举通过微电影和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时,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队伍中,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十年来,上海公益微电影节已经成为连接希望与行动的桥梁,激励着一批批创作者们投身公益事业,用镜头讲述真实故事,传递真情实感。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影像创作的角逐,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社会责任的担当。每部作品都饱含深情,每一个镜头背后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美好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