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国新办就推进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会上,民政部部长唐登杰介绍,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民政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有力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全面部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任务,赋予了民政部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更加光荣的职责使命。今年开局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努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真履行特殊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职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特殊困难群众”的嘱托,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方针,持续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今年着重推进低保政策扩围,强化对低保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救助,推进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推进“物质+服务”救助,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措施,提升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精准管理,多措并举、压实责任,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努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品质。党的二十大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作出重大部署。今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强化了民政部门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责。各级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重心,加快建设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重点落实机构改革部署,推进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指导各地制定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支持各地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引导支持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研究制定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政策措施,推动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提升民政领域相关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持续完善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和监督管理制度,引导社会组织结对帮扶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各级行业协会商会持续为企业减负,部署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群众、企业、行业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在慈善事业发展方面,召开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完善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政策措施,引导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在相关公共服务方面,积极简化优化审批办事程序,扩大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推进多项服务“一门受理”、“网上办”、“指尖办”,提高便民利民惠企水平。
2015年到2024年,中部地区增加1439万人,增幅25.7%;西部地区增加1394万人,增幅26.8%;中西部地区总体增加2833万人;东部地区减少了645万人。
自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已有约30万人从事长期护理服务工作,但仍存在服务人员技能与失能人员需求不匹配、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尽管在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已嵌入老年护理课程,但刚从护理院校的毕业生还难以满足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及居家等多重场景下的老年护理需求,与此同时,护理专业学生选择老年护理方向的意愿还较低。
随着我国人口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个群体还可以成为财富创造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从法律层面反对就业年龄歧视的提议屡屡出现,但一直未能真正提上日程。专家指出,其中一个现实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好反就业年龄歧视与市场选择之间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