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刘世锦:结构性改革同样有立杆见影效果,新时期仍然要摸着石头过河

第一财经 2023-09-24 19:05:35

作者:亓宁    责编:林洁琛

过去在经济下行时“抓一下还管用”的这些“老办法”不管用了。

“‘资产负债表衰退’是一种表象,是缺少新增长点的结果,不能倒果为因。”9月24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2023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我国经济增长进入高速到中速转型期,是最为复杂和迷茫的阶段,但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差别很大,不能混为一谈。

对此,刘世锦认为,“不仅是宏观政策可以短期见效,具有扩张效应的结构性改革同样可有立竿见影之效。”

“新时期改革仍然要讲摸着石头过河,不同时期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要过不同的河。”刘世锦分别从供给侧、需求侧改革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刘世锦认为,我国经济要走出目前的困难局面,关键还是挖掘新增长潜能,一是从横向挖掘需求空间,二是纵向升级供给端动能,挑战在于如何挖掘这些新的增长潜能。

对于当前的宏观政策,刘世锦认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已经很宽松。考虑到我国尚未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宏观政策主要只是起到短期稳定平衡作用,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结构性潜能。“需要澄清的一种观点是,并不仅是宏观政策可以短期见效,具有扩张效应的结构性改革同样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刘世锦说。

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差别很大

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状态的判断,刘世锦认为,我国经济正处于最为复杂和迷茫的阶段,经济增速不及预期背后,是基建、房地产、出口等过去主要的经济驱动力量均呈现下行趋势,过去在经济下行时“抓一下还管用”的这些“老办法”不管用了。

但刘世锦强调,虽然我们现在与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裂后的日本有一些相似现象,但整体而言差别很大,不能混为一谈。

第一,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已进入低速增长阶段,而我国目前还处在5%左右的中速增长阶段,还可能有5~10年的中速增长潜能。

第二,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的人均GDP处在发达国家前列,一度超过美国。而我国目前人均GDP刚超过1.2万美元,以现价美元计算,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还有增长两倍的空间;与美国人均GDP 7万美元相比,差距更大。

第三,日本90年代陷入低速增长,主要是结构性潜能下降,缺少新增长点,即使资产负债表没有问题,投资和经济也很难增长。

关于中国是否如当时的日本陷入了“资产负债表衰退”,刘世锦认为,资产负债表衰退是一种表象,是缺少新增长点的结果,不能倒果为因。

稳增长需要新办法:挖掘需求和供给新动能

在“老办法”不管用的情况下,稳增长需要新办法。刘世锦指出,我国经济要走出目前的困难局面,关键还是要挖掘新增长潜能。对此,他提出了我国当前仍有挖掘空间的两大动能。

一是横向挖掘需求空间,侧重需求侧,对稳住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既有产业意义重大。即缩小中低收入群体与中高收入群体在终端需求结构(包括消费和非生产性投资)上的差距,使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逐步接近中高收入群体。

刘世锦举例说:“有一种说法是,还有5亿人没有用上马桶,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把这些需求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挖掘出来,在现有的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水平上,就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能。”

二是纵向升级动能,侧重供给侧,助推新产业的形成和壮大。即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拓展经济的上行空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有产业的价值链升级,另一方面是新技术推动的新产业或“未来产业”生成与发展。刘世锦认为,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将会为纵向升级全面赋能。

“简单地说,前者重在稳增长,后者重在促转型上台阶。”刘世锦指出,当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挖掘这些新的增长潜能。

宏观政策还能做什么?

对于如何推动我国现阶段经济稳增长,市场普遍寄希望于更加宽松的宏观政策支持。刘世锦认为,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已经很宽松。一方面,考虑到近一段时间M2保持11%左右的增速,而GDP增速低于5%,利率水平也处在近年低点,人民币与美元利率倒挂幅度扩大,货币政策继续放宽的空间已经很小;另一方面,财政减税让利力度已经相当大。“各级财政已经绷得很紧。仅有的一点发债空间,如果导向不对,也可能是加剧而非缓解经济转型困难。”刘世锦强调。

在他看来,宏观政策主要起到短期稳定平衡作用,当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完全依靠宏观政策推动,说明已经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比如日本)。仍处于高速向中速增长转型的中国,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结构性潜能,而且如果把稳增长注意力继续置于宏观政策上,副作用将会加大,还将再次错失结构性改革的时机。

“需要澄清的一种观点是,并不仅是宏观政策可以短期见效,具有扩张效应的结构性改革同样可有立竿见影之效。”他表示。

对此,他提到三大改革方向建议:一是以进城农村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生产要素双向顺畅流动为重点的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二是以稳定房地产等既有支柱产业、激发企业家精神助推新先导产业发展为重点的供给端结构性改革;三是以扩大有效需求、转换资产负债模式、化解防控风险为重点的资产负债端改革。

具体看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他指出,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三个平等”——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身份平等”、“基本公共服务获取权利平等”、“土地(不动产)财产权利平等”。

为此,他建议实施为期三年的以近3亿进城农民工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攻坚计划,实施进城农村人口基本保障住房建设工程。刘世锦特别提到,近期浙江等地取消落户限制政策的举措,值得全国其他地区学习和推广。

另外,在城市群、都市圈的城乡结合部,刘世锦建议,要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允许农民宅基地向集体组织之外转让、抵押、担保等交易行为;且所获收入优先为相关人员完善社保(包括住房保障),同时允许城乡居民双向流动和置业,从而在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下,带动居住条件改善和消费结构升级,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刘世锦认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更多要依靠创新驱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创新精神,不仅是民营企业需要,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同样需要。”刘世锦说,各级政府官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也需要创新精神,这是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一个普遍而显著的特征。

除此,要在纠正所有制歧视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改变行业准入、项目招标、资金获取、国家安全等方面国企民企不平等的潜规则;并以此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相关行政检查、社会监督、法律诉讼等制度;允许和鼓励平台企业、大型科技骨干企业大胆投资、积极创新,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常态化、负面清单为主的监管。

“新时期改革仍然要讲摸着石头过河。”刘世锦认为,虽然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但“不同时期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要过不同的河”,现阶段面临的是如何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发展民营经济、新的发展动能怎么挖掘等问题,仍会面对大量未知和不确定因素。

为此,刘世锦建议,在国家顶层设计指方向、划底线的前提下,重提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把市场化法治化治理与鼓励地方基层积极性创造性有机结合,允许试错探索,允许多一些自选动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级干部各类人才营造宽松环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