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又一合作项目终止!艾伯维“弃爱”中国创新药了吗

第一财经 2023-09-24 20:44:34

作者:钱童心    责编:陈姗姗

“艾伯维终止这些项目,可能是出于策略的调整,但并不是因为没有资金支持,更不是因为他们想削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只是他们觉得这些项目没有达到预期。”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天境生物9月22日发布公告称,艾伯维已终止与该公司在2020年共同开发和销售的CD47抗体候选药物来佐利单抗(lemzoparlimab)的协议,终止协议将于今年11月20日生效。

一年前就已“生变”,CD47研发前景不定

去年8月,两家公司的协议就已经生变。在一份更新协议中, 艾伯维将停止来佐利单抗联合阿扎胞苷和维奈托克(venetoclax)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全球1b期临床试验。

根据双方两年前最早达成的协议,艾伯维向天境生物支付1.8亿美元预付款及2000万一期临床里程碑付款,协议总金额可达30亿美元。天境生物表示,2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里程碑款项不受协议终止的影响。

对于协议终止的原因,天境生物称,双方协议终止是“出于艾伯维的战略决策和此前临床研究项目的停止”,不过未向第一财经记者展开更多。

不过天境生物在递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文件中表示,尽管试验已终止,天境生物仍将探索lemzoparlimab未来的发展机会。

根据去年的更新协议,艾伯维将基于天境生物特定在研的新款CD47抗体支付最高达12.95亿美元的开发、药政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大中华区以外全球净销售额的中高个位数百分比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目前尚不清楚关于在研CD47抗体两家公司未来将采取怎样的合作策略,这也是市场和投资人关心的问题。他们还想知道天境生物的来佐利单抗未来的进展,以及与艾伯维协议终止后对该抗体研发的影响。

来佐利单抗是CD47抗体的一种,CD47也是继PD1之后的又一肿瘤免疫的热门靶点。天境生物在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称,来佐利单抗联合阿扎胞苷一线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已经在中国进入三期注册性临床研究,并成为中国首款进入三期研究阶段的CD47抗体。

未来里程碑包括进一步分析来佐利单抗与阿扎胞苷联合治疗MDS二期临床后续数据,并结合其他在研CD47抗体的研究数据,以评估来佐利单抗后续的开发策略。

目前全球进入后期临床试验的CD47靶向疗法的企业包括吉利德公司收购的Forty Seven,以及获得EpicentRx授权的赛生药业。2021年,辉瑞以2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加拿大CD47肿瘤药开发商Trillium Therapeutics公司,加剧了行业的竞争。但目前全球都还没有批准上市的针对CD47靶点的药物。

两个月来第二起协议终止

值得关注的是,与天境生物终止合作之前,艾伯维已经于今年7月终止了与国内生物药企加科思药业的一项关于SHP2抑制剂的授权合作。

在两个月多时间内,连续终止两项与中国创新药企的协议,这多少让市场感到意外。一位国内创新药企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认为艾伯维终止这些项目,可能是出于策略的调整,但并不是因为没有资金支持,更不是因为他们想削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只是他们觉得这些项目没有达到预期。”

艾伯维旗下的阿达木单抗修美乐在过去十多年中蝉联销售最高药物排名冠军。2022年销售达到212亿美元,超过默沙东的K药帕博利珠单抗。上市20多年来,修美乐累计销售超过2000亿美元。

但今年该药物的专利到期,艾伯维正在迫切寻求能够填补修美乐200多亿美金年销售的下一个“药王”。业内人士表示,这会给中国生物药企的“出海”带来更多机会。

生物医药投资公司BFC集团董事总经理潘大为(David Presto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跨国制药巨头未来仍将积极地与中国创新生物药企合作,因为在专利到期后,他们的收入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为填补专利到期后的收入缺口,他们一定会去寻求合作机会,这一过程也会给中国创新药企提供了大量的海外授权契机。”

他还表示,相较于前几年,目前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的估值更趋于合理,到明年年中,可能会看到海外投资收购或合作授权变得更加活跃。

2022年,中国药企对外许可数量创下历年新高,达到44项。默沙东、赛诺菲等跨国巨头都在引进中国新药,涉及ADC、双抗、PD-1等热门领域,总金额最高接近百亿美元,首付款的金额最高也达到5亿美元。例如,默沙东就与中国的石药集团、科伦药业围绕ADC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天境生物首席商务官唐伟敏最近在一次公开论坛上在分享中国生物药企的投资策略时说道:“如果急着要赚钱,那就不要去投资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能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把钱赚了最好。”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