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国外贸以民企为主力不同,作为全国外贸冠军城市的上海,长期以来都是外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上海这座全球最大贸易口岸城市,正在见证民企外贸比重一步步上升的态势,后者也凭借持续领先的增速成为上海外贸增长的“加速器”。
出口占比超4成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上海市进出口总值2.79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8.4%,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14万亿元,增长4.9%;进口1.65万亿元,增长2.8%。
在创历史新高的趋势下,民企的增长与占比攀升,成为上海外贸的一大亮点。今年前8个月,上海民企进出口的占比达到30.8%,同比增长9.6%。与此同时,上海市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增长5.7%,达5.4万家。
第一财经梳理过去5年的上海海关数据发现,上海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持续上升,并以始终超出全市水平的增速带动着上海外贸的增长,成为经济波动下颇具韧性的重要支撑。
2019年~2022年,上海民企进出口占比分别为22%、23.9%、27.2%和29.4%,呈现一路攀升的态势。上海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上海民企进出口增长20.7%,占30.6%,对全市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51.1%,成为上海市外贸增长“加速器”。
就出口而言,上海民企的比重还要大一些。2019年~2022年,上海民企的出口比重分别为26.1%、27.8%、31.1%、36.6%。今年1~8月,上海民企出口的占比更是达到了40.2%。
从增速来说,不管是进出口还是出口,民企的速度都明显快于全市平均水平,也高于国企和外企的增长。
比如,2020年,民企进出口总额8336亿元,同比增加11.3%,超过全市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2021年,民企进出口同比增加32.5%,是国企和外资企业增速的两倍以上。其中,出口占比31.1%,同比增长28.5%,高于全市增速近14个百分点;进口占比24.7%,同比增长35.8%,是全市增速的两倍。
2022年,民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市增速8.7个百分点;出口占比36.6%,同比增长28.2%,高于全市增速19个百分点;进口占比24.5%,同比下降约1%。
随着疫情后经济陆续复苏,2023年1~8月,上海民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加9.6%,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9.7%,外资进出口则下降0.3%。
目前,在上海的进出口结构中,外企占比降至6成以下(59.1%),民企贡献了3成左右。出口中,民企的占比则超过4成。
受益于自2018年起年年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上海民企的进口比重和增速也有明显增加。2019年~2022年,上海民企的进口比重从19.2%增加到了24.5%。2023年前8个月,上海民企进口比重维持在24%以上。
上海进口消费品最大集散中心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今年前8个月,上海进口消费品3764.7亿元,增长10.4%。其中干鲜瓜果及坚果、食用油、医疗保健品、首饰、钟表进口分别增长15.2%、34.1%、30.7%、60.6%和23.1%。
民企韧性凸显
数据背后,是一家家民企的韧性应对和不断突围。
上海铂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32696)董事长周新春告诉第一财经,公司今年的出口预计能实现翻倍增长,“目前已经翻番了,供不应求”。最近正在投资扩建新的生产线,预计产能也将扩增至少一倍。
在周新春的感受里,市场已经回暖,制造业当下的复苏高于预期。而制造业的回暖带动了汽车、船舶等一系列产业链的复苏。作为汽车、船舶业的零部件供应商,他们在经历疫情冲击的时期保持着平稳增长,也在疫情后的复苏期迎来了翻倍的激增。“今年每个月的发货量,已经是疫情前的1.6倍了,来自中集和中国船舶的订单,都在要求我们加快生产。”
事实上,如今的翻倍增长源于疫情期间的提前布局。去年,周新春把原本高度聚焦汽车零部件的业务向船舶、集装箱等领域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也由此在今年收获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在国内汽车的焊接器材细分市场中,上海铂宝集团的占有率已达36%。该企业目前80%业务也来自于汽车。然而,为了增强业务的多元化以应对市场波动和趋势变化的挑战,他们的计划是把汽车业务的占比降低到30%以下,这意味着70%以上的订单都将由新开拓的船舶、集装箱等新开拓的领域来填补。
除了主动迈向新赛道、开拓新的市场,把总部或研发中心设在上海的民企也表现出了对于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执着,这成为他们穿越行业周期、在下行大势下突围的动力。
基于长三角区位优势和可以为研发提供完整配套供应的竞争力,小米集团在疫情期间“小跑”进入了上海,不仅陆续在上海投资新设数家企业,也越来越多地把技术研发放在了这里。
小米集团近期发布的2023年二季度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小米集团营收约1268亿元。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Canalys的数据,2023年二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场占有率为12.9%。其中,在欧洲、中东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提升至第二,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1.2%和17.7%。
这与小米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密切相关——财报显示,二季度小米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1.0%达46亿元。小米集团的创办人、董事长兼职CEO雷军表示,未来5年,小米研发投入还将超过1000亿元。
9月24日,上海富山缝纫机制造有限公司举办了近年来最为盛大的新品发布会,试图将历经7年研发投入的开创性设备推向市场。面对全球经济放缓、贸易摩擦升级、需求和预期转弱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缝制机械产销呈现出下降趋势。憋了7年高调出现的富山,也是当下的逆行者。
上海富山缝纫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良杰告诉第一财经,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但不断通过先进技术以降本增效,富山整体的销量和产值在同行中相对较好。比起扩大规模,他们更希望借助研发创新,打造出世界级的品牌。
“在未来5~10年里,中国的缝纫机品牌很有希望成为世界缝制设备的主流。” 吴良杰表示,中国的缝纫机设备不能停留在仿造上,必须在传承、消化之余创造性地发展。而由于中国企业愿意投入研发,又离客户够近,有能力在行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创造出世界级的品牌。
至于产业转移,他坦言,这种趋势无法阻挡,但对服装企业而言,人力等综合成本始终是企业关注的问题,而成本也是相对的。“有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成本有望持续下降”,技术创新也会对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塑带来影响。作为缝纫机设备制造商,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乏机遇,因为转移必将带动新设备的投入。为此,富山目前内销大于出口的结构,也将在未来随着品牌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逐步平衡。
上海做了什么?
民企韧性凸显,离不开上海这座城市本身集聚的资源优势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选择加速“落沪”的小米,用实际行动给上海投出了信任票。和小米一样涌入上海,还有大量期待上海发挥“桥头堡”和国际科创中心作用、受益于长三角产业链优势的企业。
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单是2022年,全市新认定的民企总部就有113家,另有29家贸易型总部。除了民企,超过6万家外资企业、891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以及531家外资研发中心纷纷落户上海。
对于周新春来说,上海本身具有的品牌效应和高度集聚的产业优势,帮助他们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我们想要对接的中国船舶,他们在上海的总部就在隔壁。”他表示,受益于这样的集聚度,在平时与政府和企业的交流会议上,他们也更容易获得向客户的展示与沟通机会,“这些资源优势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的”。
周新春提出,在研发投入上,上海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和充足的国际化年轻人才,也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氛围让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共赢变得顺畅、高效。在他的感受里,向国际化看齐的上海,近年来也加大了对于民企的扶持力度,帮助铂宝这样的中小企业开拓市场,降低了融资成本。
与企业选择双向进行的,是上海在稳外贸和民营经济上持续发力。
今年4月,《上海市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以促进外贸稳规模、促转型、拓市场、优环境为主线,提出四个方面21条措施。其中,在促进外贸规模稳定增长上,聚焦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加大通关、金融和退税等方面支持;在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上,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释放外贸发展新动能;在支持开拓多元化市场方面,则明确以深入实施RCEP为契机,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包括指导企业用好原产地自主声明便利化措施,建设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鼓励跨境货物贸易优先使用人民币结算等。
今年7月,上海专门发布了《上海市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激发外贸增长新动能。此外,上海还围绕会展经济发布了相关行动方案,加快打造国际会展之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419.6亿元,同比增长达84%;上半年,上海办展面积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八成以上水平。
同样在7月,上海海关结合上海外贸格局变化和企业产业实际需求,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29条措施,涵盖了6个方面,包括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促进进出口商品物畅其流,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市场,支持重点产业和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深化上海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内容。
在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市场方面,提出全面推进实施促进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以“一站式”通关服务、一体化保税监管、一揽子税收征管支持实现业务归口管理,促进总部企业集聚运作和能级提升;在支持重点产业和新业态高质量发展上,则要创新海关监管机制,支持保税维修、再制造等新兴业态发展,针对产业发展特点,综合运用企业集团保税、内销便利化等政策推动国产邮轮、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今年8月,上海市商务委会同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共同制订《促进本市外贸稳规模提质量服务举措》,从保存量促增量、保市场促发展、保融资促创新、保落实促提升等四方面提出12项举措。其中,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全年服务支持企业数不少于1.3万家(其中小微企业不少于1.1万家);支持企业新开发海外买家不少于7000家,全年帮助企业海外减损规模不少于18亿元;继续推动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出口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先支持绿色能源、“小而美”项目的投保需求;加大对上海市“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海外业务的支持。
为了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上海税务部门也通过上门问计问需、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提速增效出口退税等举措,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
关于未来,周新春表示,今年的翻倍增势将至少持续到明年,“预计明年也将继续翻倍增长,突破6亿”。
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顺利召开,我国锂电池产量已超全球70%
在塑料制造行业,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地对于中国的采购需求还将继续加大。
进口跟随出口表现出结构升级的特点。
剧烈波动的汇率,向来是外贸人最头疼的风险之一。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人民币贬值行情后,外贸人的预期还未改变,这一轮升值无疑让他们措手不及。
重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此次推出的合作项目,包括28个股权合作推介项目、81个协同发展推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