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由于国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冲击,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大经济挑战。根据国内外经验,我国可以采取以下举措化解目前的三大冲击的挑战。
1.全面改善和发达国家尤其是中美经贸关系。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指出,中外关系的前提和核心就是中美关系。近几年,在经济新常态下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尤其是美国出于其全球经济、政治和军事战略需求下,美国挑起了中美贸易摩擦,甚至提出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断链脱钩;在人才市场上、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对我国一定程度上的脱钩。并且在三年疫情冲击下,欧美国家出于所谓的意识形态、尤其是欧美有些人士鼓吹的修昔底德陷阱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遏制战略大背景下。我国要沉着冷静应对,不能亦步亦趋。
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各国。中美之间在资本、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高度互补,在气候环境、人口走私、毒品控制、核武器控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因此,我们应发挥5000多年的文明大智慧,管控好中美、中欧、中日韩的分歧,所有外交应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度重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对我国转口贸易、利用外资、人民币国际化的离岸中心、我国部分企业筹资融资的巨大市场作用,处理好香港问题。在以上这些经济领域争取全面合作,为我国参与国际大循环建立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2.全面深化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在经贸上,我国在遵守和践行WTO的承诺前提下,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党中央部署6个方面的60项改革。如在市场准入方面,尤其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改革我国的资本证券市场法律体系。借鉴现代国家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经验,建立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机制和体制;(2)适当放开我国空域,随着我国人民空军的迅速发展,我国有能力把民用空域领域提高到50%以上,非常有利于我国交通航空业的发展;(3)全面评估和改革我国有些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效果。建立我国未来利用外资、环保发展、教育培训、民企发展的确定性的政策环境。
3.全面深化改革我国政府行政体制和规模。(1)根据我国统计数据,我国财税收入40%来供养各级公务员;而随着我国土地财政趋缓,人口在2022年已经迈入深度老龄化等严峻挑战下,我国应该按照马克思巴黎公社宣言那样,践行毛泽东主席在1943年提倡的精兵简政。合并和精简大部分在市场经济下老百姓需求不多的行政和事业单位。另外应彻底改革目前的公车制度,除了省部级公务员和司法单位外,全面取消公车,根据测算可以节约4000多亿元财政开支,这些节约下的资金全部用来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义务教育制度。既有利于改善我国民生、促进国内消费;又有利于促进我国打造生育友好型环境,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人口结构优化;(2)根据党的20大精神,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全面改革我国各级政府官员的考核机制。把建立和改善民生如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列为各级政府的考核目标。由于我国总体基础设施如高铁、高速公路等已经非常完善,建议把我国基建投资额的20%—30%转为改善我国民生,非常有利于促进我国国内大循环,促进我国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4.全面深化农村改革。(1)推进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不断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很多空心房和空心村,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和研究,未来30年我国60%的行政村和自然村会逐渐消失。我国耕地资源有19.18亿亩,草原3.928亿公顷,建议改革目前承包权年限为99年,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对改良土壤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可以发育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部分资金进入我国乡村,投资我国的乡村;(2)对于进入我国城镇务工的2.95亿农民工市民化,市民国民待遇化。其中核心是钱从哪里来:第一、厘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实现财权和事权的匹配。比如农村养老、教育、医疗等属于全国性公共服务,增加中央政府对这样的财政支出;第二、提高土地出让金在农民工市民化支出。我国每年数万亿土地出让收入拿出10%-20%增加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的财政支出;第三、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应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比如2022年我国国企利润有4.3万多亿元,如果30%就有1.2万多亿元,这些资金部分拿来改善农民工市民化的资金需求等。在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市民国民待遇化的情况下,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的房地产等需求,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土地市场的发育、促进我国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从而促进我国乡村振兴。
5.全面贯彻落实我党20大和近年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建议上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1)在舆论上要大力宣传“两个毫不动摇”政策。改革开放已经40多来年,有极少部分左的思潮提出“民营经济离场”“新公私合营”等政策的不确定性,这些“舆论的不确定性”完全忽视了我国最大最基本的国情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营企业给我国带来远超50%的税后贡献、60%的GDP贡献、75%的R&D研发和技术专利贡献、80%以上的新增就业贡献和超过90%的企业数量。因此我国应该在国内外主要媒体尤其是中央权威媒体宣传党对民企的政策和作用,给予民企发展吃下定心丸;(2)认真比对我国促进非公企业发展的“旧36条”和“新36条”以及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政策措施。落实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企座谈会上,重申了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尽快解决我国民企市场准入的卷帘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使得我国民企发展顺利进行。
总之,我国需要全力推进国内外经济的结构性政策和改革,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我国经济的韧性,以巨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我国各项改革,我国经济就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喧嚣的流量退去后,2025上海车展回归了本质。
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坚定支持自由贸易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方面提出18条重点举措。
周汉民表示,浦东35年的努力是为开放“试制度”,当下任务更为迫切,就是要为中国的发展“闯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