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博时基金于善辉:连续多个季度主动权益跑不赢指数是不正常的

第一财经 2023-11-10 19:48:38 听新闻

作者:徐宇    责编:钟强

“主动权益跑不过指数”曾发生过2次

自8月18日证监会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发布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来,权益基金已经在反弹行情中强势回血。截至11月10日收盘,一众主动权益产品业绩反超指数基金。但就全年而言,指数基金仍旧“霸榜”基金业绩排行榜。

“连续多个季度、主动权益跑不赢指数,是不正常的,是我从业二十二年来绝无仅有的现象。”在博时基金四季度投资分享沙龙会中,博时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专职委员于善辉分享道。他认为,从投资层面,这种“不正常现象”未来一定会回归。

期望行业均值回归

Choice数据显示,自8月18日证监会发布一揽子政策以来,股票型基金中业绩排行前五名均被主动权益产品所占据。但将时间线拉长,年内回报排名前十的股票型基金中,9只仍旧为指数型产品。

“过去连续多个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跑不赢指数,在我从业二十二年来,是绝无仅有的现象,至少我认为这个现象是不正常的。”于善辉表示。

他分享了一个数据,即去年公募基金平均亏损20%,是历史上第三惨的亏损。第一惨是2008年,第二惨是2018年。而在去年亏损20%的基础上,今年又亏损10%。

于善辉表示,2018年亏损是因为供给侧改革去杠杆,所有的资产都在跌,公募基金平均下跌约26%。而2019年稳杠杆,(公募基金)平均赚了40%:

“如果把2019年和2018年合在一起计算,(公募基金)年均赚7%,这和经济增长的情况差不多。由于2020年发生了新冠疫情,经济受到挑战,所以有了全世界的量化宽松,最后推动资产回报达到55%。2021年是恢复正常的一年,(公募基金)平均实现7%的回报,当年的经济增长大概是4%。2022年承受疫情考验,年底基本放开,而这一年回撤20%。”

于善辉计算,如果把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放在一起,(公募基金)年化收益在6%~7%。在去年下跌20%的基础上、2023年下跌了10%,从均值回归的角度,他认为现在是有机会的。

于善辉并不认为中国A股市场已经成熟到价值挖掘、专业管理、认真研究没有贡献的程度。从投资角度,这种不正常(主动权益跑不赢指数)的现象未来一定会回归:“中国经济是健康向上的,要把握住投资机会的话,现在更应该注重主动权益类产品。”

“主动权益跑不过指数”曾发生过2次

尽管于善辉表示“主动权益跑不赢指数”在过去是“绝无仅有”的。但今年5月31日,申万宏源分析师蒋辛和邓虎在研报中表示,这种现象在过去十年发生过两次,即2016年三季度至2017年三季度,估值体系重塑后期;以及2022年三季度以来市场震荡下行区间。

“以上两个阶段均能够看到明显的抱团股数量上升,这也说明在以上两个阶段出现过抱团效应瓦解,市场在标的审美上有较大的分歧。”

申万宏源指出,在2016年初股市震荡后,市场经历了一段估值体系重塑时期,大量高估值个股出现下跌,市场价值风格显著占优。同时,在2016年至2017年,消费板块领涨,科技板块则明显回撤。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变化,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其实并未快速做出响应:

风格层面上来说,主动权益基金整体的风格切换其实并不及时。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到2016年中旬开始一定程度上偏向价值风格。到了2017年下旬,该指数整体的风格暴露才趋向于均衡。从环境变化到做出明显转变,大约其中间隔有1年左右时间。

从行业层面来说,主动权益基金对表现较差行业的放弃非常果断,但对表现较好行业的加仓相对偏右侧。主动权益基金在2016年起快速放弃了表现较差的传媒和计算机行业,但整体来看加仓的选择较为分散。直到2017上半年主动权益基金的新行业投资主线才基本形成。基金行业配置重点转变也用了1年左右的时间。

申万宏源补充称,2022年初以来,市场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震荡下行区间:虽然成长风格阶段性出现过短期占优,但市场并未形成明显主线,成长股整体走势并未胜过价值风格,市场多次回归了价值风格占优的环境之中。而从2022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整体的调整情况来看,本次主动权益基金的调整幅度相对更小。

申万宏源彼时认为,权益基金整体可能会持续以成长风格为主,短时间快速进行整体风格切换可能较难实现。且新投资主线的形成需要时间,浓重的观望情绪也一定程度上辅助形成了跑输行情,而投资主线形成后,主动权益基金跑输股票指数的行情可能会得到反转。

近期主动权益再度跑赢指数,该现象是否持续,有待时间观察。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