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高温相关的疾病和死亡人数正在上升。
11月14日,《柳叶刀》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发现,2022年,在气温升高约1.1摄氏度情况下,人们已经平均经历约86天威胁健康的高温。
研究称,如果全球变暖加剧,且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摄氏度,那么到本世纪中叶,每年因高温造成的死亡人数将激增370%。
研究还指出,65岁以上的人最容易受到气温飙升的影响,与1991年至2000年期间的死亡人数相比,过去十年中,该年龄组因气温上升而死亡的人数增加了47%。
该研究结果由来自52个不同研究机构和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100多名专家汇总,加剧了高温对健康影响的担忧。
根据《柳叶刀》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全球每年约有近50万人因过热而死亡。2022年夏季,欧洲热浪可能导致约61000人死亡。
今年7月,北京也连续27天遭遇了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长高温线,打破2000年创下的26天连续高温。
一些气候风险学家将热浪称为“无声的、看不见的杀手”,虽然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可能有限,但会引发其他的自然灾害,例如山火等,从而造成空气污染,引起对人类健康的长期损害,例如身体器官炎症或组织损伤。
多项研究还表明,高温会对孕妇造成影响,并导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和早产。
极端高温还有一些不太明显的风险,例如会导致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增加车祸和溺水事件的风险。
“我们正在付出生命的代价。”《柳叶刀》最新报告的执行主任玛丽娜·罗曼内洛在谈到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滞后时表示。
本月晚些时候联合国年度气候变化会议COP28将在迪拜举行,此次会议也将首次关注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除了健康影响之外,报告还指出了气候变暖对经济的影响。报告显示,2022年,高温暴露可能导致全球损失约4900亿个工时,较1991年至2000年期间增加约42%。
此外,报告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更频繁的热浪还可能导致额外5.25亿人的粮食危机。
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中包含能源转型、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详情可戳:中美发表阳光之乡声明,三家美企这样看合作空间】
大模型的发展,对整个中医药行业发展,可以产生更大的应用价值,在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未来会产生更多的商业模式。
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开展有机食品认证有效性抽查。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及会员单位: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尽管技术和医学的进步助长了“科学可以战胜死亡”的想法,但加强了对医学干预措施的过度依赖,且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进一步疏远了社区和亲人。
欧美等国已率先开展了气候损失评估的跨领域联合研究,目前针对中国气候损失评估的研究相对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