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阮加,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港币采用联系汇率制度,其锚定货币历经变迁——最初与英镑挂钩,1983年后转为绑定美元,而非人民币,因此香港没有自主的货币政策。
联系汇率制是一种固定汇率制,是将本币与特定货币的汇率固定下来,并严格按照既定兑换比例,使货币发行量随外汇存储量联动的货币制度。
港币联系汇率制度联系是美元,但是香港的经济波动与今天的中国内地更密切相关。具体数据也能看到,香港这几年的经济波动与中国内地的经济波动比较一致,而与美国的经济波动大相径庭。
利率是货币政策工具。2022—2023年度美联储多次加息是为了抑制美国的通货膨胀。同期,中国内地仍然处于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降息、增加货币供给)则是主要选择,以此来提升中国的经济动能。与中国内地相似,目前的香港通货膨胀压力不大,更不需要像美国那样提高利率去抑制通货膨胀。
但在2023年为了维持港币的美元联系汇率,港币不是与人民币一样利率逐降,而是与美元一样利率逐升,2023年9月28日港币隔夜拆借利率上涨至5.81%,是最近16年的最高水平。此前的8月上旬,香港有商业银行揽储的年利率一度达到7.28%。
宏观环境与中国内地类似,港币今天应该降息,而港币这时的利率却提高到16年来的最高水平,原因在于经济学上的“不可能三角”,即:一种货币在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三项中只能选择其二,必须放弃其中之一。也就是说,当港币需要维持其美元的联系汇率制、维持港币资本的自由流动时,就必须放弃根据经济形势来确定自己的货币政策。
2023年港币为了确保美元联系汇率制维持高利率,对于香港宏观经济的影响是负面的。
作为小货币的港币可以放弃美元联系汇率,也不与人民币建立联系汇率而独立实施货币政策吗?有可能,但没必要。
汇率自由化是趋势,保持货币的汇率稳定是困难的。香港的特色是国际港、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其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是经济自由化。可持续的健康的国际贸易要求汇率的市场决定,那么,国际市场上就必然存在不同货币的买卖。在庞大的国际流动资本面前,任何一种货币都是被买卖或炒作的对象。小货币会因为盘子小,拉抬或打压容易而更容易成为炒作标的。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某一只股票或某一种期货价格的波动基本不涉及普通大众的生活。而汇率的剧烈波动则会影响公众的日常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例如:当香港的粮食等消费品的供应主要靠进口的时候,其货币汇率波动将直接影响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动摇公众对港币的信心。这些因素也是港币长期以来实行联系汇率制的原因。
此外,妥善执行一种货币政策是复杂的技术问题,一直依赖联系汇率的香港未必有能力建立一个“小而全”的自主货币体系,也未必有能力去实施一个独立的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联系汇率或者使用一种体量大的货币也许更现实:美元,或者人民币。目前,没有炒家能够让美元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远离基本面。鉴于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密切经济联系,港币选择联系人民币汇率制甚至直接使用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更现实。
时过境迁,如果港币需要继续存在,港币的联系汇率需要继续存在,港币汇率至少应该联系人民币而不是联系美元,给人民币尽快成为国际货币提供排头兵、桥头堡的角色,给其他货币与人民币提供一个自由汇兑的场所。
人民币成为香港唯一的联系汇率货币后,让香港间接成为人民币的自由港、国际港,成为以人民币为联系汇率货币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也让香港明显区别于另外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依托美元)和伦敦(依托英镑、欧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李家超表示,国际资本及大型金融机构会更重视香港,通过香港的开放平台开拓内地市场,避开美国风险。
美元信用松动下的重定价。
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贸易枢纽,正加快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发挥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
南沙往香港7班次,最早、最晚始发时间分别为7:26和20:34;香港往南沙5班次,最早、最晚始发时间分别为8:23和20:00。
香港会继续巩固与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关系,并全力开拓新市场,同时联动更多内地省市共同出海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