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初婚年龄在推迟。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83.5万对,比上年下降10.6%。
结婚登记数据包括初婚人数和再婚人数,相比再婚人数,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根据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2022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051.76万人,比2021年减少了106.04万人,比上年下降了9.16%,这也是多年来初婚人数首次低于1100万人。
从历年数据看,2013年是我国初婚人数的最高峰,达到2385.96万人,也就是说,9年来我国初婚人数下降了55.9%。
表:历年结婚登记、初婚、再婚、离婚、离婚率数据(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3》)
整体来看,去年我国初婚人数低于1100万,有适婚人数减少、初婚年龄推迟、婚恋观念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从近四十年出生人口数据看,我国出生人口在经历1987年这一近40年来的最高峰之后,连续多年下行。也就是说,随着95后乃至00后进入到婚育阶段,处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数量也在下降。
从2010年以来历年结婚人口年龄结构来看,我国结婚年龄尤其是初婚年龄大幅推迟。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增加了3.78岁。
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对第一财经分析,从客观上来看,处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在减少。从主观上来看,结婚年龄推迟,部分人群的结婚意愿也在减弱,不婚的人逐渐增多。
董玉整分析,如今不少年轻人不太想结婚,有多个因素,包括:现实生活中婚姻的稳定性,影响了年轻人对婚姻的向往;年轻人的婚姻观发生了变化,很多人不再把结婚生育当成人生的必修课;还有现实生活中结婚成本的上升等。
此外,2022年四季度受疫情等因素,一部分人推迟到今年结婚,这也对去年初婚人数产生了影响。
分省份来看,广东初婚人数达96.88万人,位居第一;河南以76.49万人位居第二;江苏、四川、山东分列三到五位。
与此同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去年我国结婚总人数最多的是广东省,达到了57.31万对,也是唯一一个结婚总人数超过50万对的省份;河南位居第二,为48.9万对;四川位居第三,为46.39万对。
表:2022年31个省份结婚登记、初婚、再婚、离婚及离婚率数据(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3》)
在人工智能时代,就业面临冲击的挑战与生产率预期提高的机会并存,为了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相关的能力建设和制度创新应该更富前瞻性、力度更大。
2024年,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名女性生育2.3个孩子,相较于1990年的3.31个孩子明显减少。
其中10个城市人口增量超过了7万,3个城市人口增量超过了10万,分别是合肥、长沙和杭州。
已有10个省份城镇化率超过70%,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三大直辖市超过85%,广东、浙江和江苏三省城镇化率超过75%。
两位“非正常家庭”成长起来的日本女性对话录《还能做家人吗?》,开启了关于家庭、亲密关系、爱与婚姻、女性成长的诸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