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SpaceX的超重型火箭星舰第二次发射,在火箭首次进入太空后爆炸,尽管发射失败,但航天界为之欢呼,认为人类向更远的星辰大海又近了一步。
SpaceX的两次发射任务的失败及取得的进展也给了中国商业航天公司提供更多的“冷思考”。
中国自2015年开放了商业航天准入以来,诞生了一大批商业航天公司,包括多家头部火箭制造商以及数百家供应链企业。火箭运力是大规模卫星部署的重要决定因素。
过去几年,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经历了一个“由热到冷”,再逐渐回暖的过程。SpaceX也成为很多中国企业竞相模仿的对象,它们都希望复制出一个中国版的SpaceX。
“中国企业密切关注SpaceX的一举一动,我认为周末的发射在行业内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易动宇航创始人CEO沈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易动宇航提供航天器电推进系统及姿态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
沈岩向记者分析称,SpaceX的失败其实对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并非坏事。“一方面,是让投资人看清火箭研发要取得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足够的耐心,SpaceX的失败可以降低投资人的预期。”他说道,“另一方面,SpaceX也告诉中国企业应该做什么样的创新产品,我认为并不是以很高的成本去确保一次发射的成功,宽容失败更有助于打磨更具有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的产品。”
民营火箭公司星河动力CEO刘百奇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SpaceX的发射尽管失败了,但也是商业航天领域的进步。记者了解到,星河动力有望最快于下月初择机实施“谷神星一号(遥九)”商业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代号WEWON'TSTOP(永不止步)。
根据《2022商业卫星产业蓝皮书》报告,从2016年到2021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增速每年都超过22%。据艾媒咨询测算,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的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相较于2020年增长47%。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上海、北京、安徽、山东等多地设立产业基金或建立产业基地,支持商业航天发展。例如近日,上海印发《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提出,到2025年,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
我国航天产业在多个领域已经步入了商业化进程,未来还将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火箭的生产制造往往涉及数百家零部件供应链企业。以苏州为例,苏州已经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重点企业303家,产值规模预计达到410亿元。
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成功
“北极星黎明号”太空飞行将成为阿波罗任务以来人类飞行距离最远的一次,四名机组人员将在距地球约435英里的较低高度轨道上尝试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太空行走。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4A卫星
中信证券:中国版“星链”正式启航,利好军工航天板块新材料企业
机构指出,今年上半年火箭发射热度不减,预计下半年随着GW星座和G60星链将进入招投标和发射密集期,产业催化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