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消费年终盘点|年末原奶市场低位运行,行业周期性难题仍待解

第一财经 2023-11-24 13:38:56 听新闻

作者:栾立    责编:乐琰

国内原奶周期性和季节性波动的问题仍没有找到答案。

在经历了中秋“十一”短暂的小阳春后,原奶行业的回升再次被打断。第一财经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由于市场需求再次减弱,国内原奶价格和供给没有延续此前的涨势,回归低迷,但局面也没有进一步恶化。但在业内看来,今年以来,国内原奶周期性和季节性波动的问题仍没有找到答案。

原奶继续低位运行

“奶价没继续涨,但也没出现大跌,这就很好了。”河北一家大型牧场负责人徐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2023年初,由于乳制品消费疲软,奶价持续下滑和养殖成本不断上升,让国内原奶行业亏损面高达60%。徐刚的牧场也没能“逃过一劫”,上半年收奶价格最低时曾跌到3.6元/公斤,跌破了徐刚的成本线,他不得不淘汰部分低产牛,来补贴牧场的亏损。

好在困难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随着进入中秋备货期和学生奶需求重新上线,国内低迷的原奶需求在今年9月有所回暖,乳企不再限收原奶,而且收购奶价也开始回升到4元/公斤左右,市场上散奶(合同外)的价格也从2元/公斤飙涨至5元甚至6元/公斤。

但记者了解到,这一轮小旺季只持续了2个月左右,市场又重回低位运行的状态。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11月第2周监测数据,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71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0.2%。 

宁夏农垦贺兰山奶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大棚 新华社/图

另有河北受访牧场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期市场散奶价格又跌回到2元/公斤左右,市场需求疲软,不过好在原奶供给已经接近于新的平衡,因此价格趋于稳定。

据介绍,在乳企提高合同门槛和市场淘汰的共同作用下,中小牧场今年纷纷出局,原来当地50多家牧场只剩10多家,大多为日产超过30吨的中大型牧场。

徐刚告诉记者,调整之后,乳企基本按照奶协指导价格执行,也不限收,同时豆粕及其他蛋白饲料降价明显,赚钱谈不上,但牧场总算能坚持下去了。

中国奶业经济月报显示,9月份国内豆粕等价格曾突破5元/公斤,11月已经回到4.55元/公斤左右。

周期性难题待解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本轮原奶行业调整有一定的偶然性,一方面,随着赚钱效应的重新出现国内养牛热情再度上升,以及国内乳企加码上游奶源建设,让国内原奶供给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俄乌战争等一系列外部因素导致的饲料成本上涨,而市场消费不及预期,也加大了调整的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乳制品消费恢复缓慢,原奶的苦日子还没有结束。

在日前举行的新能量乳制品行业年会上,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宏透露,今年三季度国内液奶销售规模同比下降了5.1%,高于上半年的2.5%,对于未来市场前景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一些外部因素影响还需要时间去消化。

而徐刚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年底也是乳制品消费旺季,如果现在奶价没有太大的起色,他也在担忧明年上半年行业淡季时的情况会不会更糟。

原奶是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基础,但近年来,国内原奶行业一直受到行业周期性和供给季节性波动的影响,面临着“涨价养牛-过剩跌价-跌价杀牛”和“旺季缺奶、淡季过剩”的双重困境。特别是在2015年到2018年上一个周期中,国内奶价就遭遇了“过山车”式的起伏,2019年国内原奶行业开始逐步恢复奶价上涨,但好日子没有持续3年,2022年原奶行业再次进入新一轮低谷期。

不到十年内的两轮深度调整,让上游的养殖行业很受伤,有奶农忍痛杀牛退出后表示再不会回来,而与此同时,在今年上半年,国内下游乳企为了消化多余的鲜奶,不得不将其喷粉储藏,由于国内奶粉成本高于进口奶粉,这也给国内下游乳企带来了经营压力。

但在应对原奶周期性上,行业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案。

在近期举行的行业论坛上,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呼吁,在液奶消费见顶的情况,奶酪也是未来乳制品消费的新增量品类。以邻国情况看,日本奶酪行业快速发展,与政府的补贴和重视有关,也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出台政策,支持国产原制奶酪发展,也可以缓解国内原奶供给周期性和季节性的难题。

此前,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乳制品消费扩容提质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优化乳制品消费结构,推进原制干酪等干乳制品的生产消费。

在行业论坛上,国家奶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表示,西方发达国家乳制品结构非常多样,比如美国和德国的乳制品结构中,奶酪能占到半数,而液态奶只有20%左右,目前国内液态奶产量约占乳制品总产量的73.8%。由于制作奶酪需要花费大量的原奶,且奶酪可以长期保存,所以对于原奶季节性供应不平衡,调整奶业周期也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了解到,牛奶加工成奶酪的同时,还产生副产品乳清粉,后者也是生产婴配粉产品的核心原料之一,目前这一原料国内也主要依赖进口。而乳企增加一套奶酪和乳清粉生产设备,成本约在5亿元左右。

但国内原制奶酪行业面临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成本问题。

奶业上游专业杂志《荷斯坦》行业分析师豆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国内的低奶价属于非常态,并不能作为参考。由于产业模式的不同,国内正常原奶生产成本和价格都远高于新西兰同行,而牛奶和奶酪的产出比又是十比一,这会进一步放大两者之间的成本差距。

而在走访中,不少行业受访者也认为,目前国内原奶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还需要更好的顶层设计来解决。

(文中徐刚为化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