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766家企业尚在排队IPO,创4年新低,少数“钉子户”已排队超3年

第一财经 2023-11-24 13:38:32 听新闻

作者:安卓    责编:钟强

北交所热火朝天。

在过去3年(2020年~2022年),A股IPO排队企业数量一直在900家左右徘徊,而今年,在IPO收紧以后,新受理申报企业数量大幅下滑,再加上年内已有210多家企业终止审核,导致目前排队企业数量骤降至700家区间,为近4年来的新低。

深圳大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咨询专家谭格非对第一财经表示,尽管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在积极准备申报科创板或创业板的,但排队总体数量在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大概率会继续减少。

排队数量降至4年新低

今年2月份,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实施,3月份,一波核准制企业轰轰烈烈地平移到了沪深交易所,由此开启了A股市场沪深京三大交易所“并联”审核新时代。

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最新,三大交易所合计共有766家企业在排队IPO,预计发行2008.7亿股,拟募集资金8030亿元。其中,注册制下企业586家、平移企业180家。

事实上,在过去3年(2020年~2022年),A股排队IPO企业一直在900家左右徘徊,今年,在IPO收紧以后,新受理申报企业数量大幅下滑,导致目前排队企业数量降至700家区间,为近4年来的新低。

从板块来看,目前创业板排队企业最多,为277家,同样是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的新低,而在过去,创业板排队数量通常在300家~400家左右。

其余板块均在百余家左右,其中,北交所达到了114家,是近年来的新高。今年10月份以来,北交所热火朝天,不仅申报数量创新高,同时,在二级市场,近日已连续多个交易日成交额刷新历史高点,11月22日,北证50指数甚至大涨8.43%。

“由于上交所、深交所IPO政策收集,一些原来在白名单上的医药行业、新能源行业内企业不得不调整方案,转向北交所。”谭格非说。

“目前还是有不少企业在积极准备申报科创板或创业板,但排队总体数量在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会继续减少,当然也不排除政策的调整影响,促使排队企业数量保持相对的稳定。”谭格非表示。

半数企业已中止审核

从审核环节来看,绝大部分企业处于中止审核、问询以及过会后尚待提交注册状态。其中,有半数企业处于中止审核状态,达到364家,缘由是因IPO注册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不过,除了财务资料过期外,部分中止企业也存在其它考虑,“由于经济环境影响,一些专业技术服务业企业的订单未能得到有效释放,出现业绩下滑,所以只能暂时中止IPO进程。” 谭格非说。

而处于新受理阶段的企业目前仅剩18家,其中,北交所7家,主板11家,科创板、创业板均为0家。

今年下半年以来,双创板仅在9月份集中受理了7家新申报企业,目前都已开始问询,其余月份均未受理新申报企业。主板的11家新受理企业,均为全面注册制后平移过来的企业,包括8家银行、1家证券公司以及明泰股份、认养一头牛。

3月份,沪深交易所合计接收了10家平移过来的银行。目前已过去近9个月,仅湖州银行于11月初进入问询环节,其余9家银行均仍处于新受理状态,其中,1家银行因财报更新而中止审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面注册制之后,仍有十余家企业未平移至交易所,同时,也未终止审核,诸如重庆三峡银行、蜜雪冰城等,这些公司的去留尚待抉择。

IPO“钉子户”排队近3年半

上述排队的766家企业,七成为今年新受理的企业,达到529家,其中,上半年受理的企业为489家,而下半年新受理的企业主要来自于北交所。

另外,还包括2022年受理的企业191家、2021年受理的企业39家,以及早在2020年受理的6家企业亦在排队之中,分别为华卓精科、一通密封、影石创新、晶奇网络、海诺尔、菲鹏生物,均为双创板申报企业。排队时间最长的华卓精科自2020年6月受理以来已耗时3.4年,期间七度中止审核。

从审核进度来看,这6家企业清一色卡在了注册环节。其中,华卓精科、海诺尔在2021年上市委会议通过后一直未提交注册,而一通密封、影石创新、晶奇网络、菲鹏生物则是在提交注册后迟迟拿不到注册批文。

从今年三大交易所已首发上市的289家企业来看,其从受理到上市平均仅耗时1.23年,一般来说,双创板企业上市耗时多在1~2年左右,耗时越长,意味着上市进程将会变得越加不确定。

从区域分布来看,766家企业主要集中在3大省份、5个城市,是上市公司的“主产地”。其中,广东省的上市后备军规模最庞大,达到138家,其次是江苏省,为130家;再次为浙江省的120家。

在城市方面,深圳的排队企业最多,为63家,并以深市主板和创业板为主要申报板块;其次为上海、北京,分别为59家、53家。苏杭紧随其后,苏州为43家、杭州为37家,两个城市在各自省份中起到了带头引领的作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