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拼多多美股市值首超阿里,成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

第一财经 2023-11-30 00:56:12 听新闻

作者:陈杨园    责编:李娜

拼多多美股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巴巴,成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间,拼多多美股盘中涨超4%,美股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巴巴,成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截至发稿前,拼多多股价总市值触及1921.67亿美元,同一时间,阿里巴巴市值则为1918.49亿美元。

11月28日,拼多多发布截至9月30日的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拼多多第三季度收入为688.4亿元,同比增长93.9%;实现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净利润155.4亿元,净利润率为22.6%。同时,第三季度拼多多交易服务收入达291.5亿元,同比增长315%,国内电商主站业务的收入增长外,业界分析,拼多多跨境业务Temu的收入增长也作出了贡献。

11月29日上午,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在内网发帖对彼时拼多多市值逼近阿里巴巴作出回应,他表示祝贺拼多多过去几年的决策、执行和努力,同时对于阿里员工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创新想法,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从拼多多过去几年的决策、执行和努力来看,平台极具价格力的商品是带领拼多多一路增长的关键。凭借着价格低廉的白牌商品、工厂直供产品等,以及微信庞大的流量和社交裂变的玩法,拼多多从下沉市场异军突起,收获了大量价格敏感型用户。随后,拼多多又推出“百亿补贴”项目,进一步打造“低价好货”心智,打造爆款产品,向消费电子等高单价品类、品牌拓展。今年,拼多多还提出了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通过“高质量消费”“高质量供给”“高质量生态”三个方向,进一步提升平台商品的性价比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持续建设供应链能力,并推进平台生态治理。

同时,拼多多还在去年9月上线了跨境电商平台Temu,通过“全托管”、“柔性供应”等模式,利用中国工厂的供应链优势,拼多多在海外继续以低价收割用户,一年多时间,Temu已触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Temu的迅猛发展,也成为市场对拼多多价值的一大信心来源。

阿里巴巴则正在面临挑战。11月16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阿里巴巴该季度收入为2247.9亿元,同比增长9%,经营利润为335.84亿元,同比增长34%。

报告期内,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为189.78亿元,同比增长73%。经调整EBITA为亏损384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748百万元。阿里中国零售商业的收入则为925.60亿元,同比增长3%,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3%。淘天集团CEO戴珊在财报电话会中提到,客户管理收入的增长主要由于商家广告投资意愿增强,部分被淘宝和天猫的在线GMV(剔除未支付订单)轻微下降所抵销。阿里海外电商业务增长的同时,仍未实现扭亏为盈,同时,淘宝和天猫收入增长的放缓和GMV的下降都难以带给市场信心。

同时,阿里巴巴还在本次财报发布时披露了盒马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暂缓、阿里巴巴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等消息,让市场对阿里巴巴的未来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如今,庞大的阿里巴巴看起来缺少一个能够带动集团收入迅猛增长、前景广阔的新业务,云智能集团不再完全分拆且受到芯片出口限制的影响,更放大了这一不利因素。财报发布当晚,阿里美股跌超9%。

11月16日,阿里还公布了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1688,闲鱼,钉钉,夸克,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这些业务具备足够巨大的市场空间,具备独特的市场定位,符合用户需求趋势和集团“AI驱动”战略。但从股价反应来看,“四小龙”能否成为阿里新的增长引擎,市场仍持观望态度。

随着两家公司市值的接近,Temu一路狂飙的态势下,马云也提出了“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今年,淘宝天猫提出了“用户为先、生态繁荣、科技驱动”三大战略,淘宝在双11期间新开设了人工智能服务一级类目。通过AI驱动平台发展,成为戴珊今年反复强调的战略方向,但AI电商下的淘宝天猫将如何获得新的增长动力,仍需阿里用具体的场景和收益去解答。

“我们这个团队可能跟阿里团队差了20年,我觉得我们也许有机会在新的流量分布形式、新的用户交互形式,和新的国际化的情况下,能够做出一个不一样的阿里,当然这句话可能当前看起来有点太大了,但是一步一步走过去,也不见得没有机会。”2016年,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如此表示。

彼时的黄峥看到,整个电商市场的形式在发生很多改变,“今天阿里成功的形式未必是明天成功的形式,但是人的需求是依然存在,而且会进一步被放大的,所以潜在的市场很大。”

如今,黄峥“做出一个不一样的阿里”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至少在市值上,拼多多和阿里已来到同一个起跑线上。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