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充满了变革和创新,塑造出中国国有企业的独特肌理,这个肌理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一财经研究院副院长于舰在12月15日举行的2023第一财经·善商业论坛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颁奖盛典上表示。
于舰表示,国有企业原来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了很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事,如今有了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ESG等话语体系,在中国企业有着出海需求、对外交流需求的背景下,就需要通过这样一套话语体系来重新梳理企业的管理,并令企业的管理更加清晰。
在继去年的CSR颁奖典礼首次发布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本次颁奖典礼上再度发布2023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于舰在现场进行了报告解读,她介绍,本年度的报告以“国企肌理的重塑”为主题,聚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与变迁,研究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发展路径,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这种创新和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还可以为其它企业提供借鉴和示范,引领并推动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于舰表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中国国有企业在无意之中一直在尽着企业社会责任,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将这些理念融入到企业的主动管理中,“最近几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际和国内的传播,我们试图想把这一部分勾勒清楚,让中国的企业学习更接近于自己的文化理论框架,而这些发现,更进一步确定了我们对中国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她介绍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具备三大鲜明特点:“国家性和战略性”“社会责任创新”以及“利益相关方多元”。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始终是把国家的战略目标,在不同时期融入到企业的管理过程当中。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中国的国有企业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在社会责任创新方面,于舰表示,从今年收到的企业案例当中可以发现,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环保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展现出了领先的社会责任实践,努力探索可持续的发展商业模式,推动社会进步。
另外在利益相关方方面,随着市场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趋于多元化,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员工、合作伙伴和社区等,企业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诉求。“当我们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以后,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加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它已经迈向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她说。
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要在全球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议题中破局,深入地了解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全球趋势,也要掌握中国企业自己的话语权,让企业社会责任更好地适应、融入并促进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中西方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在意的部分也越来越相通,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在变革和创新中,塑造出中国国有企业的独特肌理。
于舰表示,“我们看到了国有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独特理解和实践方式,也看到了国有企业如何以自身的变革呼应国家的战略调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国有企业将继续发挥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示范作用,为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LED照明行业进入存量竞争,企业需加强内功以应对技术变革和行业洗牌带来的空前挑战。
将来要进一步构建“国民共进”的基础,各自发挥优势共同提高。
意见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体系、优化企业综合监管和服务体系等方面作出全面系统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