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日本2月下旬开始第四轮排污入海,东电计划启动核燃料碎片取出工作

第一财经 2024-01-07 13:16:54 听新闻

作者:潘寅茹    责编:盛媛

根据东电网站此前公布的时间表,福岛第一核电站第四轮核污染水排海将于今年2月下旬开始,排海总量预计为7800吨,预计将于3月结束。

在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东京电力控股公司(下称”东电“)每年由社长前往福岛县并发表新年致辞。今年,东电社长小早川智明在致辞中强调了挽回地区信任的重要性。

小早川还表示,福岛核电站反应堆报废的核心工作,即取出废堆中的核燃料碎片工作将全面启动,因此“今年将是履行对福岛地区责任的一年。需要在安全方面更谨慎地应对,避免失去当地社会的信任”。

日本能登半岛地区突如其来的强震,使得当地位于临海区域7座核电站的安危再度引发关注,其中就包括东电下辖的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核电站——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据新华社报道,日本北陆电力公司5日承认,在能登半岛地震中,位于石川县的志贺核电站受损情况比此前公布的严重,其中相关设备的漏油量是原先公布的5倍多。

福岛核电站(来源:东电官网)

取核燃料碎片工作将全面启动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将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水经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的处理后,排放入海。2022年7月,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正式批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排污入海”计划。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开启“排污入海”进程。日本政府的这一决定随即引发日本国内外强烈反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福岛核事故是全球最高级别的核事故,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影响。日方理应做好事故后的核设施退役和核污染水处置等工作,确保绝对安全。

东电于2019年7月底决定废弃在东日本大地震后处于停用状态的福岛第二核电站中所有反应堆,福岛县内所有的核电站都已确定被废弃。而如何处理、报废这些被污染的核电站,无论对于东电还是日本政府而言,都是棘手的挑战。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蔡明刚曾告诉第一财经,福岛核电站已经发生事故的设备,其处置措施与正常工况下有完整防护措施、合理应急手段等流程的正常设备相比,就不是一件事;单从处理级别而言,也无法相提并论,“不然也不会出现大量蓄积核污水的情况”。

据央视新闻报道,东电的数据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核燃料碎片取出工作以及周边建筑拆除工作将产生45万立方米放射性废弃物,今后10年的报废工作还将产生80.5万立方米的放射性废弃物。就福岛第二核电站的报废而言,东电在2019年底给出的预估显示,所有4座核反应堆的拆除工作所需时间将超过40年。

去年12月,日本经产省表示,关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造成的赔偿、污染清除等处理费用,将总额度由原来的21.5万亿日元增加至23.4万亿日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赔偿金额近年来不断提升,从2011年原先的6万亿日元,提升至2013年的11万亿日元和2016年的21.5万亿日元。21.5万亿日元的赔偿构成中,8万亿日元用于废堆、7.9万亿日元用于赔偿、4万亿日元用于污染清除、1.6万亿日元用于临时储存设施。而此次额度增加主要因为赔偿方针有所调整,提升因核污染水排海对渔业从业者的赔偿数额。

第四轮排污入海时间确定

根据东电网站此前公布的时间表,福岛第一核电站第四轮核污染水排海将于今年2月下旬开始,排海总量预计为7800吨,预计将于3月结束。

自去年8月24日正式开启“排污入海”进程以来,东电已完成三批次的核污水排放,累计排放总量嵟2.3万吨。东电网站上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的核污水已占总体储存容积的97%,达132.57万立方米,其中已通过ALPS方式处理的核污水占32%,待处理的核污水占68%。根据东电的计划,整个排放进程将持续30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表示,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事关人类健康、事关全球海洋环境、事关国际公共利益。日方应当严肃对待国内外的合理关切,本着负责任和建设性的态度妥善处理。日方应当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全面配合建立由日本周边邻国等利益攸关方实质性参与、长期有效的国际监测安排,防止核污染水排海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此外,在燃料费高涨导致企业经营恶化的形势下,东电将此前提及的柏崎刈羽核电站重启为今年利润改善的支柱。就在去年底,该核电站的运行禁令被解除。要正式重启还需得到当地民众和政府的认可。

不过,新年伊始的强震导致柏崎刈羽核电站的燃料池出现了溢出现象,尽管东电此前强调溢出的水并未对外界造成放射性影响,燃料冷却情况也尚无异常,但也可能打乱核电站重启的计划。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