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国新办就2023年知识产权工作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
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介绍,知识产权统计数据客观记录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历程。我国专利制度实施已近40年。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明专利授权平稳增长,全社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储备加速。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100万件分别用时31年、4年和2年左右,而突破第4个100万件仅用时一年半。在这400多万件有效发明专利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所占比重达到4成以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持续为全球创新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二是创新型企业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超过七成,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要力量。进一步来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13.4万件,同比增长24.2%,占国内企业总量的近四分之三,达到73.4%。自主创新为众多科技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三是重点地区创新龙头带动作用显著。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有效量分别为130.8万件、70.3万件和67.2万件,合计占国内总量的65.6%,分别同比增长21.1%、21.0%和23.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北京集群和上海—苏州集群,占据了全球科技集群排名前五中的三席。科技创新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成为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提升审查质量效率,大力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加速推动专利价值实现,更好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做企业闯世界的“导航仪”、海外企业来华的“迎宾厅”,全球服务中心Go Global将打造成为企业出海的国际总部基地和外企来华的服务窗口,立足“生而全球化”的南山,链接全球、开启未来。
关于提到的有人声称能从所谓“代工厂”手中低价购买国际知名品牌,经向相关行业商协会了解,中国的品牌授权加工企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会按照订购合同要求生产、发货,维护国际品牌形象。
知识产权对武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凸显。
将围绕建立快速预审服务联动机制、联合开展快速维权服务、开展专项信息分析研究、建立资源互通共享机制、开展宣传培训和业务研讨等5方面加强长三角区域快速协同保护协作与交流。
聚焦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为相关专利申请提供快速审查服务,严厉打击抢注“DeepSeek”等相关商标申请行为,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护航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