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两会多份提案聚焦民企,呼吁更多“减负”措施

第一财经 2024-01-23 20:08:56 听新闻

作者:邹臻杰    责编:杨志

工商联界别带来的多份提案均聚焦民企创新与发展,“产业转化”“制度保障”“营商环境”是其中的关键词。

如何真正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怎样优化,行政“减负”怎样展开?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工商联界别带来的多份提案均聚焦民企创新与发展,“产业转化”“制度保障”“营商环境”是其中的关键词。

一些共性问题

一份《关于全面提升民企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提案》称,现阶段,上海民企仍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包括:部分民企关键核心技术不够硬核,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时存在壁垒,但“走出去”服务平台缺乏,海外市场拓展难;同时,现有扶持政策相对单一,缺乏技术研发保险等风险补偿机制,新型融资方式应用范围窄、限制性多且估值低。

该《提案》给出建议,首先,应支持民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双向挂职、短期工作等;鼓励全国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到上海民企兼任科技副总。鼓励民企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以应用为导向的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参与实施一批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其次,鼓励龙头民营企业承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基地)等重大成果转移转化,对企业实施转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研究给予专项资助。支持龙头民营企业组建“概念验证中心”,从闲置在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存量资源中选取相应技术进行验证及转化。

再次,研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团队库,将其纳入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容错免责清单。引导高质量孵化器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围绕“硬核”技术、初创型民营企业等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关于多措并举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提案》称,专精特新一类民企所面临的难点特殊,包括:高端人才流失严重,招聘仍然困难;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技术研发难度大,产品推广应用难等。这需要搭建产业链合作平台,发挥企业集聚效益。一方面,是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布集中的重点产业链,由上海市经信委牵头组织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供需见面,推动企业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是推开联盟化合作,使民企彼此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扩大市场份额、降低生产成本,更有助于累积技术创新经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对于民企如何激发城市发展新引擎的思考,一份《关于推动上海民营总部经济发展,激活城市发展新引擎的提案》(工商联界别)则提出,应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为核心,(各界)要进一步加强民营总部经济顶层设计与统筹推进,包括统筹各类型总部发展,兼顾引入跨国总部、国企总部,引进国内民企总部和培育本土民企总部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建议仍需减负

在22日下午的工商联界别分组会议中,有上海市政协委员提出,随着近年来城市更新等项目的落地,建筑领域民企遇到一些诸如新老标准的适用与衔接问题。比如,有的建筑楼宇已经在多年前交付时做过整体验证,在其接受新一轮相关检查时,是否有必要付费重新进行安全质量认证,还需要进行考虑;再比如,一些类似行政部门委托的第三方检测事项,其收费标准与体系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千富海金融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森带来的一份《关于推动上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称,现阶段,民企在市场准入上的限制较为显著,同时,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依然突出。

“实践中,一些部门仍然存在对民营企业设置不合理准入限制的情况,特别是在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上,民营企业仍然处在‘看得见、进不去’的阶段。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王森告诉记者。

对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王森建议,一方面,要优化营商环境,消除市场准入歧视。这包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政垄断和隐性壁垒,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同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另一方面,加大金融支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包括: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风险保障。同时,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另外,上海搭建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依托商会、街镇、专业市场等贴近小微企业的机构,促进银企对接,也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