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权威发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两会申观察|不仅仅是《繁花》,上海如何绘就文化软实力新图景?

澎湃新闻 2024-01-26 17:43:12 听新闻

责编:吴迪

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

一年前的2023年上海两会,上海市人大代表、市文旅局局长方世忠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谈到,上海文旅产业的重振和全面复苏是大概率事件。其时,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也告诉记者,沪上演出市场可能会在2023年迎来井喷期:“疫情三年间,有很多好的作品在蓄力,我相信马上会迎来一个高峰期。”

此言不虚,仅文艺演出市场,上海已实现从大剧院到小银幕的“全面开花”。

2023年1月,上海大剧院重新迎来满座时刻,上半年档期全部排满;2023年上半年,上海举办营业性演出22054场,平均每天有121场演出进行,吸引观众1199.38万人次;2023年岁末,上海迎来了被央视评价为“可能在相当长时间里是孤品的”现象级作品《繁花》,收视口碑双丰收。

时光倏忽而过,2024年上海两会,记者再见到黄昌勇委员时,他笑着评价:“2023年演艺市场上原创的、引进的剧目都很多,整体呈现出繁荣旺盛的景观。”

这仅是上海文化软实力成绩单上的一页。

翻开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世界技能博物馆建成开放,国际电影节、国际艺术节、上海旅游节、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网球大师赛等节展赛事焕新举办,国家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全面完成……过去一年,这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深化。

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将“进一步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列入2024年主要任务之一,参会的代表委员们也就此带来了新的设想和思考。

关于“繁花”的那些文化讨论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汇报下近期播映电视剧《繁花》的有关情况。”1月24日下午,上海市人大代表,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在一场上海市人代会专题审议会上“开门见山”,引得现场代表们会心一笑。

“繁花”无疑是2024上海两会上最热门的词语之一,以此为锚点展开的对沪上文艺创作、文旅建设、沪语及海派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的讨论此起彼伏。

“《繁花》引领影视行业,对标一流。”王健儿透露,《繁花》拍摄基地能落户上海,源于上影集团、松江区等多方努力。其中,上影总共提供了3000多件道具、2900多件服装,搭建了31000平方米的街区,包括瓦片、电线杆都是从建材市场淘过来的。

于是,在上海松江昊浦基地,王家卫用近三年时间拍摄了《繁花》,用电影级制作完成了一部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引爆”全平台。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毫不掩饰对《繁花》的喜爱,其中有作为普通观众的喜爱,也有作为一个上海人对一部沪语精品的喜爱。他谈到,《繁花》给沪上影视行业做了一个示范,“拍片不要太着急,不能都是短平快的项目,对艺术要敬业、有匠心,因为现在观众的审美水平已经越来越高。”

上海是否还能带来《繁花》这样的作品?依托《繁花》,厉震林提交了《关于构建上海电影学派的若干建议》的提案,“希望切实推动我们去拍摄一些上海题材、风格和精神的艺术作品,《繁花》《爱情神话》是典范,希望能够出现更多这样的上海电影学派的作品。”

上海市政协委员王景春谈到,随着电视热播、热议的蝴蝶效应,上海的文化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得到了传播。这给他带来了文化传播方面的思考,“中国文化、民族精神一旦有了传播的翅膀,不仅事半功倍,更能起到深入人心的绝佳效果。”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从《繁花》延伸开的文旅融合思考

“大众对于海派文化沪语传承,上海时代记忆的讨论也此起彼伏,剧中出现了和平饭店、黄河路、排骨年糕等上海品牌,成为沪上热门的打卡聚集地。”王健儿说,《繁花》带来的城市文化IP溢出效应,给上海乃至全国的文旅融合提供了示范样本。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3年12月27日至2024年1月5日,和平饭店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415%。除了和平饭店,剧中出现的其他酒店,如上海国际饭店搜索热度环比上涨61%,上海花园饭店热度环比上涨55%。另据携程平台数据,《繁花》开播至1月中旬,上海私家团和跟团游产品的预订单量分别环比增长75%、30%。剧中主要场景黄河路加装临时红绿灯应对大客流,不足千米的马路上,光是排骨年糕店,同时间就开出了5家。

电视剧《繁花》中黄河路视频截图

如何存续这份《繁花》带来的“热气”与人气,成为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1月21日,上海市人大代表周卫红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不能就《繁花》谈繁花,就线路谈线路。“要把作者、小说或影视剧,与时代,与建筑本身,与街区更新相融合,才能更立体、更生活化。”周卫红说,“更大的挑战是,如何更加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各个产业融入等。只有各行各业都动足脑筋,《繁花》的热点才能细水长流。”

从《繁花》的文化和消费端思考,上海市政协委员黄罗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应利用好市民对海派文化的“留恋感”,进一步推动上海老字号的发展、推动海派文化的传承,以及延续上海的城市文脉。

厉震林则建议:“黄河路这次诞生了很多衍生产品,这让我们思考,电视剧、电影浑身都是宝,下一步,影视剧从创业阶段开始,也许就要想办法做更多IP的设计。”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馆长吴鹏宏。澎湃新闻记者 朱奕奕 图

提升社会美育水平,今年市民夜校的教学点数量将翻倍

《繁花》以外,2023年另一项备受关注的沪上文化建设项目,或许要数市民夜校了。

2024上海两会,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馆长吴鹏宏回应了大众的期待。

2021年4月13日晚,上海群众艺术馆灯火通明,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迎来了新一批学员。IC photo 资料图

2023年,“上夜校”成了沪上年轻人最时髦的夜生活,形成风潮——当年8月,上海市民夜校秋季班招生,因“超65万人争抢近1万个课程名额”而登上热搜,12门课程在60秒内被抢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文化工作提出了浓墨重彩的要求,其中有一章节专门描述了如何构建国际文化大都市。”吴鹏宏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中青年群体美育素养的提高,也将有助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吴鹏宏关注到,2023年市民夜校的报名供给需求的缺口非常大,因此,2024年的市民夜校春季班将推出更多的教学内容,在点位上扩容。他透露,今年市民夜校的教学点、课程数量比起去年都将翻倍,计划今年3月开放线上报名。“尽管距离65万人的需求量还有很大距离,我们也在不断努力。社会上有很多的机构也加入了夜校的队伍,这是一个好现象,希望更多的专业艺术机构加入这个队伍。”

吴鹏宏介绍,为了提升市民的美育素养,目前上海市文旅局正在力推三大计划,分别是大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以及社会大美育计划。

他也关注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存在上海各地区发展间的不平衡,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推进均衡发展。另外,快速更新的科技手段和传播方式也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提出新的要求。

指向未来,文化市场如何“数字出海”

用文化联通全球,直指未来。文化市场的数字内容出海,是近年来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进一步有效推动文化市场的数字出海,对于提升新时代上海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发觉越是传统文化的游戏设计,越能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上海市人大代表胡睿是一名“85后”,其联合创办的上海莉莉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坚持原创创新的上海本土游戏企业。

胡睿认为,这一现象反映出年轻群体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认同和寻根。游戏避免了说教式地灌输,让“后浪”在他们熟悉的方式中感受我辈责任。

2023年,全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其中上海游戏的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占了全国市场规模的“半壁江山”。而根据最近一项海外用户调研显示,体验过中国出海游戏的用户中,有近三成用户产生了“要到中国来旅游”的意愿,有近27%的用户增加了对中国的了解和兴趣。“无论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还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数字文化新兴业态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创新活力与优势。”胡睿说。

由此,胡睿在2024上海两会期间建议,优化数字文化产业的法制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目前数字文化产业还普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问题。一款成功的原创游戏往往需要高昂支出,并保证2-3年的开发周期,但山寨抄袭等违法侵权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企业创新动力。因此,建议关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通过保障知识产权鼓励数字文化企业的研发创新,为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制化营商环境。

这一年可谈论的还有太多,未来一年可展望的也有太多——2024年2月,上海博物馆东馆“青铜展厅”将率先试开放,这座历时6年多打造的上博东馆也将于今年逐步揭开面纱。深耕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上海将如何激发文化创新力、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值得期待。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