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结束通缩:秦桧大胜日本央行

第一财经 2024-01-30 14:19:38

作者:阮加    责编:张健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控制通货膨胀不是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0%,更不是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负数。

(阮加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控制通货膨胀不是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0%,更不是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负数。

过去的30多年里,中、日两国的通货膨胀率呈现两极。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通货膨胀率在3.5%-4.0%之间时,扣除通货膨胀后的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增长最快。从1990-2020年,日本的通货膨胀率在0%左右徘徊,近半数为负数。后果是什么?1990年日本经济总量是中国的7.9倍,而33年后的今天,日本经济总量不到中国四分之一。

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入通货紧缩,此后,日本实实在在投放了大量货币,通货紧缩只是偶有缓解,到2020年,已经30余年,仍然没有彻底逃离凯恩斯陷阱。通货紧缩时期表现出来的商品、服务等销售下滑,原因是需求不足,不是供给过剩。总需求MV由货币量M和货币流通速度V双重决定,货币量M萎缩是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问题,而货币流通速度V下降有时是普通大众的心理预期问题。

2016年6月20日的一则新闻:日本基础货币量M达400.47万亿日元,与美国3.8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量M不相上下(当时1美元约合104.5日元)。2016年日本GDP=MV只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意味着日本的货币流通速度V只是美国的四分之一。

流量意义MV=PT(交易方程式)表现的货币流通速度V下降,存量意义K=M/PT(剑桥方程式)中则表现为K上升,是资产结构中货币资产M趋于上升(储存货币。表现为储蓄余额上市)、非货币资产PT趋于下降(不愿买房产、股票等投资标的。表现为房价、股价下降)。

当经济增长表现为货币流通速度V下降,资产结构中货币资产趋于上升时,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是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M。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量增长率大于经济增长率时,这样的经济增长类比于一个人,是在长胖,但没有长高,经济活力将下降,因为货币流动较慢。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道德经)。对于中央银行来说,无论是对抗通货膨胀,还是消灭通货紧缩,都是一场战争。最好的战争策略不是用货币子弹硬拼,而是上兵伐谋,兵不厌诈,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即控制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与通货紧缩有密切关系。格林斯潘曾经掌管美联储18年,媒体的一些措辞表达了格林斯潘用肢体语言、心理暗示对货币政策的掌控:“格林斯潘一打喷嚏,全球就得下雨”。

心理预期对于治理通货紧缩至关重要。在通货紧缩时期,明确的目标(例如:通货膨胀率必须达到3.7%),坚定的利率政策(明确规定:在通货膨胀率达到3.7%之前,每月降息0.5%,而且负利率无底限),在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面前,人们会主动增加消费、投资,继而提高货币流通速度V,提高总需求MV,通货紧缩问题也就迅速得到解决。

南宋张端义在《贵耳集》记载有这样一段故事:“京下忽阙见钱,市间颇皇皇。忽一日,秦会之呼一镊工栉发,以五千当二钱犒之。谕云:此钱数日间有旨不使,早用之。镊工亲得钧旨,遂与外人言之。不三日间,京下见钱顿出。此宰制天下之小术也。”

大意是:

南宋时局不稳,老百姓不敢花钱,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流通货币短缺),人心惶惶,宰相秦桧找来一个剃头匠理发。拿出五千钱来支付二钱的理发费,告知剃头匠:皇帝说这钱很快就废除不用了,拿回家赶快花掉吧。剃头匠四处宣扬秦桧的话,不到三天,“有效需求不足”结束,甚至出现“流动性泛滥”。这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

消除通货紧缩必须降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在消除通货紧缩的战争中,美联储的策略是降低名义利率,而秦桧的策略则是极限提高通货膨胀率(“皇帝说这钱很快就废除不用了”暗示通货膨胀率为无穷大,货币将成为废纸)。美联储与秦桧殊途同归。

日本央行三十年没有解决的通缩问题,秦桧三天就解决了。

与美国同期相比,日本央行多发了300万亿日元基础货币没有解决的通缩问题,秦桧未增加一分钱的货币发行就解决了。

秦桧没读过凯恩斯、弗里德曼的大作,日本动用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等理论指导没有解决的通缩问题,秦桧只是抽出半小时的闲暇去理个发就顺带着解决了。

(摘自《货币经济的逻辑》,阮加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21年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按兵不动!日本央行全票通过,下调经济前景评估,美元对日元短线拉升

面对特朗普关税扰动,日本央行全票一致通过利率政策决定按兵不动。不过日本央行表态和市场预期均是,关税只会延缓,而不会给加息按下暂停键。

180 05-01 12:17

2025年中国经济:期待超常规政策

2024年中国经济预计实现5%左右的GDP增长,但2025年面临下行压力,需要超常规宏观政策来稳定房地产投资和促进消费复苏。

40 01-03 14:06

财政扩张的历史启示与未来展望

本文由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撰写,通过复盘历史财政扩张周期并结合当前经济现实,展望了未来的财政政策思路,指出在需求偏弱的背景下,财政的“逆周期”属性将发挥更大作用,短期内债市可能呈现震荡走势。

54 2024-11-07 09:54

黄金:一个跨越范式的“老框架”

长期来看,黄金面临的风险是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如果AI技术成功提升生产效率并巩固美元信用,可能终结黄金牛市。

45 2024-11-06 13:54

中国资本市场进入长期牛市,但目前不会是快速跨入大台阶的行情|一周大V热观点

📈市场点金 ———— 邱晓华(巨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 如果没有太意外的黑天鹅事件或自然灾害,中国的资本市场应该是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牛市。过去的高点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但目前的阶段可能还是一个逐步向上的行情,不会是一个快速跨入大台阶的行情。 📊宏观慧眼 ————​​​​​​​ 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我们需要有更大力度的逆周期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的广义支出不应低于私人部门的广义支出和名义 GDP 的增速。货币政策方面,最基本的原则是迅速、显著地降低实际利率。 ⛪️地产洞察 ———— 高善文(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建议有意识地增加土地供应的弹性,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情况适时增加或减少土地供应,将土地和当下房价监管机制更紧密地联动起来;建立全国统一的土地配额交易市场。 扫描下方二维码 看更多热观点

245 2024-10-25 11:2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