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CPI环比连续两个月上涨,同比降幅扩大,下阶段走势如何?丨火线解读

第一财经 2024-02-08 16:34:00 听新闻

作者:漆辛夷    责编:顾蓓蓓

机构认为,整体上看2024年物价水平会继续处在温和偏低状态,这将为货币政策灵活调整提供较大空间。

国家统计局2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8%,环比上涨0.3%;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0.2%。

CPI环比连续两个月上涨,同比降幅扩大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1月份,受节日效应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全国CPI环比上涨0.3%,连续两个月上涨;受上年同期春节错月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同比下降0.8%。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3%,涨幅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相当;同比上涨0.4%,保持温和上涨。

川财证券研报指出,从同比角度看,食品方面,猪肉、鲜菜、鲜果价格分别下降17.3%、12.7%和9.1%,共同影响CPI下降约0.78个百分点,是带动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从环比角度看,该研报认为,1月CPI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寒潮天气、春节前消费出行需求的增加是主要拉升因素。寒潮天气和春节临近,使得虾蟹类、鲜菜、薯类及鲜菌价格上涨共同带动CPI上涨约0.12个百分点;出行需求的增加,使得机票、旅游价格上涨,共同带动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解读称,1月CPI同比降幅扩大,主要受春节错月基数上升的影响,当月食品价格同比降幅显著扩大,另外同样受上年基数抬升影响,1月服务价格同比涨幅也有所收窄。从最新物价上涨动能来看,1月CPI环比上涨0.3%,与历史上的春节前同期相比稳中偏低,不过当月核心CPI同比保持0.4%的稳定正增长,意味着尽管整体CPI连续4个月同比负增长,但当前并未形成通缩格局,而低通胀现象值得高度重视。

PPI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

董莉娟表示,1月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内部分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同比下降,但降幅均收窄。

川财证券研报指出,从同比角度看,上游采矿业、下游制造业表现较好,中游原材料业表现分化。

从环比角度看,该研报表示,生产资料方面,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钢材节前补库需求增加,化工产品、水泥等工业品需求偏弱,共同导致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方面,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2%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主要受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拖累。

中信证券指出,中下游工业品出厂价格偏低或仍为压制价格的核心因素,中下游行业供给多需求弱的格局仍在延续,预计短期内仍然难以看到价格回暖。从PMI价格指数的维度看,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仍在50%以上的景气区间,但出厂价格指数却在上个月低位基础上进一步下探,亦反映出当前中下游价格压力较大。

如何看待下阶段走势?

关于后续CPI走势,川财证券认为,短期来看,CPI预计仍将维持偏低水平;中长期看,CPI有望随市场需求的扩大供求关系的改善,在2024年实现温和回升。

王青表示,展望未来,2月春节错月效应影响反转,CPI同比将恢复正增长,预计涨幅会在0.6%左右,此后有望基本延续正增长的状态。全年CPI同比的中枢将从2023年的0.2%回升到1.3%左右,通缩风险会进一步弱化。

王青认为,整体上看2024年物价水平会继续处在温和偏低状态,这将为货币政策灵活调整提供较大空间。着眼于扭转当前物价水平偏低的状态,政策面可在两个角度重点发力:

一是要加大房地产金融的支持力度,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这对提振消费信心,改善社会预期有直接作用,是推动物价涨幅回归常态的关键所在。

二是要强化各类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在地方财政部门加大消费券、消费补贴发放力度,商务管理部门着力改善消费环境,拓展消费场景的同时,金融机构要有效的满足居民消费融资的需求,并由此形成促消费的合力。

PPI方面, 川财证券指出,PPI同比降幅收窄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过程中可能出现反复。随着工业企业下游需求的进一步复苏,生产资料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中金公司指出,尽管2023年二季度PPI基数较低,2024年二季度PPI同比增速可能有所回升,但整体或仍然偏低;2024年下半年工业品价格环比仍有压力,PPI同比增速可能继续下行。低通胀背景下实际利率偏高,对实体经济形成不利影响,2024年引导实际利率下行或仍将是货币政策重要方向。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