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优化北京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第一财经 2024-02-20 12:37:07

作者:王鹏    责编:张健

2024年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2月7日,国家发改委刊发了《北京市优举措、强服务,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文章,梳理了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我们通过分析发改委刊发的文章以总结北京市营商环境优秀做法,帮助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并进一步提出北京未来营商环境发展突破点,期望以此对其他地区的营商环境发展带来正向影响。

(本文作者王鹏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2024年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2月7日,国家发改委刊发了《北京市优举措、强服务,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文章,梳理了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我们通过分析发改委刊发的文章以总结北京市营商环境优秀做法,帮助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并进一步提出北京未来营商环境发展突破点,期望以此对其他地区的营商环境发展带来正向影响。

一、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优秀经验做法分析

(一)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

2022年9月,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监管执法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统一规范、共享共用、高效协同”的京津冀协同化监管执法体系;2023年6月1日,三地签署《进一步加强京津冀三地企业登记注册工作协作备忘录》,通过明确协作目标、完善协作内容、强化协作机制等三方面内容,进一步加强京津冀三地深度合作。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相互推出234项“区域通办”事项;推出235项自助终端办理事项;梳理电子证照共享清单,北京120类、天津95类、河北114类;三地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开设“跨省通办”专区,建设异地办事代收代办服务的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北京下大气力打造高效协同的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体系,聚焦创新协同、产业协作,促进区域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共建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出台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围绕商事制度、监管执法、政务服务、跨境贸易、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推动资源共享、同事同标、互认互通、高效协作、协同开放,加强京津冀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探索“一地创新、三地互认”。携手共建创新创业生态,推动构建多主体协作创新机制,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建立完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支持各类技术转移机构跨区域提供服务,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广泛汇聚、自由流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生态,建立健全产业链分工合作和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加强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建设管理,形成结构优化、质效领先、高效协同的产业发展生态,助力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效能

北京市从以优化政务服务为主,向企业服务、公共服务延伸拓展,实现政务服务便捷高效、企业服务主动精准、公共服务暖心贴心。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实现更多企业咨询和诉求“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将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落到实处。特别是将企业群众感受最直接的交通出行、文化旅游、便民服务等领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任务,着力提升规范性和便利性,通过推进“八站两场”互联互通,促进站城融合、完善接驳换乘、增设便民设施,提升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服务效能,打造“家园式”便民服务中心等,让生活在这座城市和来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舒适、便利、有温度的服务。北京市税务局高效落实“接诉即办”,强化建章立制、考评通报等配套工作,“接诉即办”“三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响应率达99.58%、解决率达98.15%、满意率达98.56%。“接诉即办”虽然能够通过“有一办一”方式快速解决那些可以立即办、比较容易办的事项,但一些诉求反映集中的高频、复杂、疑难问题,更需要从根源上分析原因、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因此,北京市税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接诉即办”推进“未诉先办”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先行先试方案,以“小切口”为突破口,深入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推进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的烦心事、操心事。

(三)突出数字化赋能建设

北京市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手段上,更加突出数字赋能政府治理。通过强化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更加强调以数字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服务更加高效便利。主张坚持将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具体措施包括深化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建设,建立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提升感知数据的互通共享和智能分析应用水平。还包括加快智慧城市重大应用的建设,推动数字服务、数字营商、数字监管的建设,实施数字政务提质增效行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企业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促进数字社会的全面发展。北京市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促转型、增实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全球数宇经济标杆城市建设。鼓励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建设产业价值高、聚集效应强的新型云数据中心,支持企业开展老旧数据中心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升级。统筹推进数宇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数据技术产品与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数商龙头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数据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数据集成服务、数宇资产交易、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交易等数据要素新商业模式。大力支持产业数字化,提升民营企业 “上云用数赋智” 水平,在产业集群、园区等建设公共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开源社区,强化平台、服务商、金融等数宇化转型公共服务支持。

二、北京未来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展望

(一)对标国际化建设

北京作为首都,肩负着率先营造高标准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制度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增强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使命。外资企业力量不容小觑,需要更国际化的投资环境。“投资北京地图”数字服务平台集成北京市投资领域的政策、空间和服务资源;外商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境外投资企业备案“全程网办”;国际商事法庭和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为企业提供涉外商事案件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服务,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窗受理”。北京市经开区多措并举书写国际化营商环境生动注脚。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一层,国际人才服务区已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与居留许可“两证联办”A、B、C类外籍人才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共提供国际人才业务服务35000余件次,507名外籍人才享受了“两证联办”服务。经开区依托“两区”建设服务区的综合服务窗口,打造了涉外审批“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实现涵盖外籍人才、归侨华侨、外商投资、进出口服务、自贸区赋权等20个领域93个事项“一窗受理”,并提供涉外法律、RCEP政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等咨询服务。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提供咨询、受理、出件服务3941件次。2023年5月,世界银行在北京举办全球首场办理破产专题培训,市发展改革委、市高院组织全市法院系统、全市50家破产管理人、22个政府部门共计660余人次参加培训,北京法院破产改革举措和成效获世界银行专家高度评价。

未来,北京市还应不断结合区内外资企业和外籍人才实际需求,持续扩大政务服务领域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广度和深度,全方位打造“类海外”服务环境而进行不懈努力。无论是在服务设施还是工作人员能力上都要打通涉外服务“语言关”,让外籍人才更有归属感,设立多语言的引导牌、叫号屏、查询屏等,编译形成“常用政务英语15句”“外语服务100句”口袋工具书,供所有综窗人员学习,定期组织外语培训,提升综窗人员整体涉外服务能力,为外籍办事人提供“无障碍”贴心服务。

(二)加强法治化建设

北京市注重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作用,努力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公正、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39个部门、792个行政检查事项纳入双随机抽查清单,覆盖率超过90%;构建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和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信用监管机制;针对“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主体适用监管规则不清晰的问题,将中关村科学城范围内的直播和短视频购物纳入“沙盒监管”机制,引导新消费模式健康发展;在市场监管、人力社保、文化市场等领域出台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223项轻微违法行为可依法免予或减轻处罚。从出台《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配套文件,到强化依法行政和管理,实现受理、审批、办结在政务大厅一站式完成;从出台《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对列入清单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到提高司法审判效率,推动纠纷解决模式系统性重塑,健全立案、审判、执行、破产联动机制,为陷入困境的企业争取挽救“窗口期”,探索跨境破产制度……一系列更有力度、更具温度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举措,让各种妨碍生产经营活动的“潜规则”和隐性障碍得以陆续破除,切实保护了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未来,北京市仍需在提高审执效率上实现新发展,推动纠纷解决模式系统性重塑,继续深化小额程序适用,全力提升审判效率,大力提升执行质效,使得在法律框架内,让更多诉讼主体用最简便的程序、最低的诉讼成本、最快的速度解决纠纷,在破产制度机制建设上实现新成效,执行案件移送破产程序得到优化,跨境破产制度研究融入实践,破产程序与刑事程序协调不断探索,建立破产程序与刑事程序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定期梳理归集破产程序涉刑疑难问题清单,协调联动解决刑破交叉重点难点问题;在服务保障管理人履职上提供新便利,在民事审判、知识产权审判、涉外商事审判、金融审判等领域进一步延伸改革。

(三)深入结合智能化建设

在数字技术时代,通过数据赋能将数字技术与营商环境有机结合,形成数据赋能的数字营商环境理念,能够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数字营商环境具有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办事效率展需。透明度对营商环境绩效有显著影响,政府部门应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和网站在线服务,及时发布政务信息,主动回应市场主体,加强官民高效互动。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亲清便民”的政务环境,要求加快各种新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打通地区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政商关系是营商环境的主要议题,数字技术已成为影响政商关系的关键变量,通过互联网与大数据建设“亲清在线”数字平台,能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推动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设。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路径,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政务流程、协调组织关系。

未来,北京市还需要加快数字营商环境建设,必须坚持数字基础设施先行理念,面向数字经济发展需要聚焦关键领域,补齐薄弱环节;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民生基础设施的融通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为数字营商环境建设中数据的市场感知能力发挥提供更多数据来源;通过健全数据开放共享法规政策和制度体系,完善各种利益协调机制,推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保障,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数字营商环境建设中数据开放共享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边界,健全多元主体数据开放共享的协同机制,有效发挥各主体在数字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功能与优势,构建数字营商环境完整的数据生态链;优化平台系统结构功能,完善政府政务在线服务平台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平台信息,让企业和公众通过该平台能够及时知晓营商活动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平台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促进各类平台融合贯通,破解平台相互割裂和服务碎片化问题,推动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平台协同运作,提升政府优质政务服务供给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以数字化贯穿始终--福建省营商环境的经验与展望

通过数字赋能改善营商环境已经日益深入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营商环境的改善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各地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政府效能、优化企业环境,降低经营成本,促进创新发展,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这些努力旨在营造更加高效、便捷、透明、公平的营商环境,推动中国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福建省关于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推荐。福建省充分运用数字福建建设成果,立足福建实际,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把法治化贯穿到营商环境建设全过程各领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激发企业活力。福建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创新实践为营商环境优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04-24 13:43

做大做强软件板块,控股股东2.8亿元加码浪潮软件

浪潮软件长期专注于数字政府业务,已成为国内数字政府解决方案与服务的领导厂商。

04-15 17:53

擘画数字未来,深化数据改革——“首次全国数据工作会议”解析与展望

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正迈向一个由数据驱动的未来。这一转变,旨在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4月1日至2日,北京成功举办了首次全国数据工作会议,这不仅是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要性的强调,也是对数字中国建设未来蓝图的深度探讨。

04-08 03:36

释放数据要素潜能,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据已成为新的国家基础战略资源,其价值日益凸显。

04-03 03:34

数据训练基建:驱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升级

2024年3月30日,2024北京AI原生产业创新大会暨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成果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办,会上,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3000P智能算力投入使用,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启用,发布100个人工智能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数据总量逾150PB,覆盖多模态语料,涉及20个领域应用场景

04-02 00:4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